“鼓嶺茶話”暢敘中美情緣生生不息
來源:中國僑網 作者:閆旭 龍敏
日期:2024-06-26 15:30:08
“希望年輕人能意識到,你們是國家的未來。我今年81歲,曹德旺先生77歲,我們依然活躍在職業(yè)舞臺上。”中國僑聯(lián)顧問、原副主席唐聞生25日在福州勉勵中美青年,“未來掌握在你們手中,一定要相互交流、加深理解。”
當天,正在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期間,一場“鼓嶺茶話”在海青營地展開,中美嘉賓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暢敘中美情緣生生不息。
6月25日,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期間,一場“鼓嶺茶話”活動在海青營地舉行,暢敘中美情緣生生不息。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作為中美關系親歷者和見證人,唐聞生回憶道,50多年前,“以小球推動大球”,“乒乓外交”開啟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史進程。
她對于中美民間友好情誼的體會從童年時就開始了。唐聞生在紐約出生,童年在格林威治村度過。她說,在當時住的房子里,她是唯一的孩子,同住的美國成年人教她讀故事,在她被母親責罵時安慰她。“我覺得我們就像一家人,他們把我看成他們的孩子,是非常溫馨的氛圍和成長環(huán)境。”
6月25日,中國僑聯(lián)顧問、原副主席,中美關系親歷者和見證人唐聞生(右三)在活動上分享中美情緣。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唐聞生希望中美兩國的年輕人能夠理解對方,消弭偏見與誤會。“我們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都渴望更加美好的未來,希望你們可以成為構建美好未來的一部分,為子孫后代帶來和平和合作。”她說。
福耀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創(chuàng)辦人曹德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溝通的重要性。
6月25日,福耀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創(chuàng)辦人曹德旺在活動上分享中美情緣。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汽車玻璃工廠于2014年3月注冊成立,在美國設有4個工廠,2016年底投產,隔年出現虧損。曹德旺到美國調研,發(fā)現公司的中方員工和美方員工因語言隔閡而產生分歧、誤解。了解到問題的關鍵,公司采取措施加強溝通、理解、信任,平息了風波,在中美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扭虧為盈,效益越來越好。
“我認為中美之間也應該加強溝通、排除誤解。”曹德旺認為,中美關系密不可分,經濟互補性非常強,經貿往來緊密交織在一起,互相依存。關鍵是要通過溝通找到問題所在,進而排除誤解、解決問題。
歌劇歌唱家、美國總統(tǒng)藝術與人文委員會高級顧問兼文化交流特使、哈佛大學客座講師卡拉·卡納萊斯(Carla Canales)同樣認同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作為歌唱家,卡拉·卡納萊斯認為音樂無國界,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和疼痛,音樂、藝術、人文讓人有機會理解彼此的異同,并團結在一起。
“這就是文化外交的力量。”卡拉·卡納萊斯以歌唱類比,鼓勵中美青年們參與文化外交。“第一步就是找你的聲音,確定你是誰、你的熱情所在;第二步是利用你的聲音,利用你的熱情推動事情的發(fā)展;第三步是擴大你的聲音,就像我們作為歌劇家大聲歌唱,盡量讓自己的聲音更大、傳播得更遠,推動世界的改變;還有就是要傾聽、建立互信。”
中美商會副主席、和睦家醫(yī)療創(chuàng)始人李碧菁(Roberta Lipson),將印有公司實習項目的冊子分發(fā)到參加交流周活動的青年手中。“非常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實習,來北京交朋友。”
李碧菁來自紐約,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來到中國,感覺到世界為她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在文化的海洋中,一定要盡量去到更遠的地方,在這片海洋中徜徉,嘗試學習不同的語言。不管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我們都可以學習不同的文化,這是我們構建關系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李碧菁也說道,“未來掌握在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