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熱的博物館,如何接住“潑天熱度”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張楠
日期:2024-07-15 15:55:20
不僅年輕人愛扎堆,暑期研學和夏令營學生也愛來“探秘”。最近,博物館游跟天氣一樣熱得發燙。10歲到35歲之間是泡博物館的主流人群,畢竟博物館既能乘涼,又能“充電”學習。與此同時,各大博物館也相繼推出主題豐富的展覽和活動,以滿足假期人們探索博物館的需求。
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百強熱門博物館顯示,江蘇有13家博物館上榜,其中,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位列全國十強。
“博物館熱”的背后,是公眾與傳統文化的深度交融與雙向奔赴。隨著博物館和文物考古研究的深入,鎮館之寶的文化召喚,加上創新傳播方式、科技手段的加持,“文化味”與“煙火氣”有機融合,熱門博物館不僅豐富了城市文化表達,也為激活文旅市場作出了貢獻。
這個暑期,國風成為頂流,孩子們“化身”修復師,巧手拼出千年歷史。博物館的觸角不斷延伸、功能不斷完善,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來,更讓博物館從過去“到此一游”的打卡點變成了青少年的“第二課堂”。
最近暑期博物館的大熱,也帶動了周邊住宿需求的增長。攜程數據顯示,“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火爆帶動上海博物館周邊酒店暑期訂單量同比增長約20%。途家民宿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館周邊民宿預訂火熱比去年增長近2倍。其中洛陽和鄭州預訂量增幅最高,都超過去年同期1倍以上。此外,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周邊民宿暑期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5倍,南京博物院同比增長近1.5倍,陜西歷史博物館增長近50%。
多地博物館接待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隨著公眾參觀需求劇增,許多博物館也出現游覽路線擁擠、“黃牛”倒賣門票、有償帶團講解等行為,“打卡式”逛博物館雖然帶來人氣,也拉低了游客體驗。
令人沮喪的是,點開門票預約的小程序,想去的熱門博物館幾乎都呈現“約滿”狀態。未來7天均已約滿,當天新放的票也在幾分鐘內被一搶而空。就算搶到票也未必有完美參觀之旅,有游客就抱怨,“上午票很難搶,下午觀賞時間太短,專題展根本來不及看!”在里三層外三層的觀眾中等了許久,才湊到跟前一睹文物的風采。
其實除熱門博物館之外,不少值得一逛的博物館并沒有那么多人,適當分流或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一面是熱門場館的預約難題,接待能力有限,甚至引發投訴,一面是小眾博物館的出圈難,面臨門可羅雀的尷尬境地。江蘇發出“夏天的邀約”,10條江蘇省文博場館研學游精品線路,串聯起各級各類大中小型博物館,讓游客在行走中感受江蘇地域文明的魅力。更多博物館不妨從自身資源出發,創新研學游亮點,吸引游客加入其中。為了讓文物活起來,以更多的“打開方式”解鎖博物館,小眾博物館也能有“看頭”。
此外,很多景區場館加入了“取消預約”的行列,“即到即進”的游玩模式正在流行。進入暑期旅游旺季,全國多地加入“取消景區預約”的行列。自7月16日起,南京市博物總館所屬各館取消參觀實名制預約。
納涼消暑,夜游也是不錯的選擇。暑假期間,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張家港博物館、常熟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無錫博物院、常州博物館、宿遷市博物館等江蘇博物館夜間延長開放時間,推出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市民、游客的夜間休閑、出游、參觀提供更多選擇?!俺L待機”模式正式開啟,邀你來“水韻江蘇”暢玩一“夏”。
要接住暑期消費“潑天的流量”,就要適當做好分流和數據分析,優化展陳設計和參觀線路,在提升游覽體驗時要在應對客流上“下功夫”,更要抓住新機遇,不斷打造新的文博參觀場景,創意新玩法,增添新活力,乘“熱”而上激發暑期消費“新動能”、把握暑期消費“新風口”。
如何讓博物館更有看頭,也是不斷擺在博物館人面前的問題。南京博物館人曾提出“無邊界博物館”的概念,除暑期的人擠人、走馬觀花式游覽之外,讓博物館文化更好地融入社區生活,融入學校的教學,也融入企事業文化建設氛圍中去,大家更輕松便捷地了解博物館所展示的內容,實現與文物的深度連接。
真正打開博物館的院墻,延伸暑期這股熱度,火熱融入日常生活,相信博物館將成為年輕人文化探索的新天地,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