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獅騰越!華僑華人這樣賀新春!展風采!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作者:金旭
日期:2022-02-03 21:32:29
“只要鼓點還能在心中響起,我們就是雄獅!我們永遠要做一頭雄獅啊!”這是出自電影《雄獅少年》的一句臺詞,讓我們感受到一群逐夢少年的熱血青春。
其實,作為一項兼具難度和美感的表演活動,舞龍舞獅是讓所有華人都為之驕傲的傳統(tǒng)文化。
舞龍舞獅表演揚名海外,華僑華人功不可沒。敲鑼打鼓,龍獅齊舞,華人舞獅盡情展示著中國年俗文化魅力。站肩、坐頭、上樁……拳腳間喚醒華僑華人內(nèi)心深處的文化記憶。
舞龍舞獅文化歷史悠久。在古代,龍和獅子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瑞獸。人們用舞龍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用舞獅寄托消災降福、事事平安的美好愿望。舞龍舞獅同華人漂洋過海,時至今日成為維系華人世界的重要文化紐帶和橋梁。
喜慶的紅燈籠、神氣十足的巨型生肖吉祥物“金虎”、流光溢彩的秦淮花燈……在馬六甲華人社團的精心布置下,雞場街更顯十足年味兒。
馬六甲武術(shù)龍獅總會常務副會長顏天祿說,自1997年以來,武術(shù)龍獅大鬧元宵盛會就是雞場街慶賀新春活動的重頭戲。“時值壬寅虎年,當?shù)佚埅{團打造了一條全長18公尺、身披虎紋的祥龍,將為觀眾獻上舞‘虎’龍表演,寓意龍騰虎躍、虎虎生威。”
圖為雞場街舞龍舞獅活動現(xiàn)場。 受訪者供圖。
舞獅文化在馬來西亞得到大力推廣。當?shù)厝A人自創(chuàng)的“高樁舞獅”被列入馬來西亞國家文物遺產(chǎn)“重要文物”名單中。顏天祿介紹,舞獅分為北獅、南獅。南獅又稱醒獅,其造型威武,舞步輕靈敏捷,集觀賞性、藝術(shù)性和競技性為一體,在東南亞一帶十分盛行。
“醒獅已成華人社會賀歲迎新、接福納瑞、宗鄉(xiāng)團拜時不可或缺的民間習俗。今年,‘四季開花’‘五福臨門’‘七星伴月’等有著美好寓意主題的節(jié)目經(jīng)過緊鑼密鼓的準備,一定會讓大家眼前一亮。”他說。
顏天祿表示,舞龍舞獅文化經(jīng)久不衰、代代相傳的背后展現(xiàn)了馬來西亞華僑華人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堅守,亦折射出他們努力增進與祖(籍)國的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身份認同。
在各地華僑華人的推廣下,精彩絕倫的舞龍舞獅表演成為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家水族館,獨一無二的“水下舞獅”玩出過年新花樣。兩名身穿彩色獅子套裝的工作人員潛入水箱進行表演,海龜和五顏六色的魚在獅子身邊來回穿梭。還有一名工作人員打扮成“財神”的樣子,懷抱金元寶,向游客拜年。
在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每年由西澳中華會館舉辦的“中華新年文化節(jié)”吸引眾多當?shù)厝A人和民眾前去“打卡”。西澳中華會館會長陳挺介紹說,文化節(jié)以“廟會”的形式開展,囊括剪紙、書法、太極、中國傳統(tǒng)歌舞、中華美食等活動內(nèi)容,其中舞龍舞獅表演作為固定節(jié)目,將新春氛圍推向高潮。
踏著喜慶的鑼鼓聲,舞獅者時而跳上木樁,凌空飛躍;時而搖頭擺尾,歡騰跳躍。還有可愛的小舞獅也齊上陣,與圍觀的人群互動拜年……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舞龍舞獅。”陳挺說,1960年,在圣誕島的華人自發(fā)成立了一個舞龍舞獅團,幾經(jīng)輾轉(zhuǎn),他們來到珀斯從事表演活動,于1984年加入會館。“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和發(fā)展,中華會館的醒獅表演給住在國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華會館舞獅團副團長符史榮告訴記者,在當?shù)亓Υ俣嘣幕诤习l(fā)展的氛圍下,如今會館的舞獅隊伍中多了很多“洋面孔”。“醒獅的魅力在于‘力之美,動之俊’。他們在‘邂逅’舞獅、舞龍的表演后前來拜師學藝,逐漸迷上了中國文化。”
“我們舞獅團一直延續(xù)著‘傳幫帶’的教授方式,從興趣和基本步法入手,讓每個人近距離感知中華傳統(tǒng)民俗中的真諦。”符史榮希望有更多的華裔青年能熱愛舞獅,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讓醒獅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