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識融通中外 共話“一帶一路”媒體合作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日期:2022-08-15 16:01:00
圖為2022“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現場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媒體不僅是中外民心相通的橋梁,也是展示共建“一帶一路”成果的窗口。
在近日于陜西西安舉辦的2022“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上,嘉賓們就深化媒體互聯互通分享觀點,并就共同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媒體合作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落地生根 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斐然
自2013年倡議提出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不斷深化務實合作,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巨大成就。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深刻洞察時代發展大勢提出的宏偉倡議,是新時代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探索和新實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經濟合作倡議。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中外經貿往來開辟了新空間,也為中國各地方深化對外開放開創了新格局。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國中表示,近年來,陜西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通道平臺環境一起建、外企外資外貿一起抓,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密切。
與此同時,共建“一帶一路”也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參加論壇的外國嘉賓普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符合沿線各國人民根本利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推動了共建國家的經貿往來,為世界經濟加快復蘇注入強大動能。“共建‘一帶一路’以互聯互通為鮮明特征,不斷深化‘五通’務實合作,極大促進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力拓展了世界經濟合作新空間。”林念修說。
凝聚共識 為深化互聯互通貢獻媒體力量
“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自2014年開展以來,活動不斷擴大、形式日益多樣、內容漸趨豐富,已成為頗具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媒體峰會。
人民日報社社長庹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國新聞媒體在信息傳播、增進互信、凝聚共識等方面主動作為,生動講述共建“一帶一路”故事,深入開展對話交流合作,有效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征程上,媒體始終是不可或缺的積極參與者和奉獻者。”林念修表示,媒體是宣介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內涵的重要力量,是筑牢共建“一帶一路”民意基礎的重要橋梁,也是展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的重要窗口。
“媒體是輿論引導者。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將為民眾增進相互理解與互信、促進民心相通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錢洪山表示。
“絲路連接世界,媒體和合發展。”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牛一兵表示,講好絲路故事、凝聚各方共識、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需要各國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貢獻力量。
“當前,全球發展面臨交流受阻的新挑戰。作為橋梁和紐帶的媒體,需要率先尋找新的交流方式,為深化互聯互通發揮更大作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黨組成員、副臺長閻曉明表示。
融通中外 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
論壇上,嘉賓們還就共同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媒體合作暢所欲言。
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周宗敏表示,新華社愿與海內外同行齊心協力、共襄盛舉,大力踐行絲路精神、講好絲路故事,聚焦共建實踐,培育繁茂多姿的“故事樹”;促進文明對話,當好民心相通的“連心橋”;堅持互利共贏,構建媒體合作的“大舞臺”,助力更好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閻曉明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匯集了不同的文明形態,包括了各種制度和發展模式。這些年的合作說明多種文明形態可以相互包容,各種制度可以互利共贏,不同發展階段可以交流互鑒。作為媒體,應該真實地展示這種求同存異、兼顧各方的發展現實。
“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在以實際行動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同時,積極講述共建‘一帶一路’故事,為‘一帶一路’凝聚更多共識、爭取廣泛認同。”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說,將繼續與各國媒體攜手,共同打造可親可信可敬的企業形象。
“真誠期待國內外媒體更加積極深入地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凝聚廣泛共識,傳遞時代強音,共同譜寫‘美美與共’的華彩樂章。”林念修說。
本次論壇以“聚焦全球發展 深化互聯互通”為主題,由人民日報社與陜西省委、省政府共同舉辦。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120多位中外媒體代表以現場或視頻、書面發言方式參加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部分國企、民企負責人等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