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汪靈犀
日期:2019-12-19 19:26:05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秋天提出以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引導下,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而澳門憑借400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留下的寶貴遺產和獨特優勢,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搶抓“一帶一路”機遇,把“一帶一路”與其“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定位緊密結合起來,發揮區位和專業優勢,擔當聯系人角色,推動多個葡語國家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
讓中小企業“走出去”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今年公布的“澳門中小企業信心指數”調查報告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澳門中小企業希望采取合作模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盼望澳門特區政府多推出引導性政策,讓中小企業有更多機會“走出去”。“大家對投資‘一帶一路’的信心在不斷增強。”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馬志毅說。
事實上,澳門大中小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投資興趣,近幾年一直在攀升。澳門是典型的微型經濟體,發展瓶頸就在一個“小”字上。如何拓展發展空間,實現特色金融、會展、會計、法律等領域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一帶一路”,響應“國家所需”,施展“澳門所長”,成為特區政府和民間的廣泛共識。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了《關于支持澳門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為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注入了新動力。今年4月,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行了45億元“一帶一路”主題債券,推動澳門特色金融發展,重點服務葡語系國家。“7個葡語系國家遍布4大洲,擁有2.6億人口,面積超過歐洲的總和。利用好與葡語系國家聯系的優勢,搭建經貿交流橋梁,積極協助中國企業開拓拉美、非洲等地葡語系國家市場,擔負起中國與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的角色,澳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主任李國強說。
發揮人文交流“窗口效應”
炫目的色彩、特色的服裝、精彩的表演、多元的文化,這是日前剛剛結束的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游帶給觀眾的感受。在澳門,游客可以看到來自烏克蘭、波蘭、意大利、安哥拉、肯尼亞、智利、塞浦路斯、新西蘭、緬甸、泰國等1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80個巡游表演隊伍近1800名藝術表演者的傾情演出,整個城市洋溢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熱情與活力。
“旅游業是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帶一路’中和澳門關系最密切的一個環節。南歐文化和嶺南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所衍生的歷史和社會狀貌世間少有,這也是‘澳門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的重要原因之一。”澳門大學教授關鋒說,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可以擴大澳門的旅游經濟規模,促進客源多元化,更能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使澳門得以發揮人文交流的“窗口效應”。
同時,澳門擁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僑眷,他們擁有廣泛的社會關系,從事行業多元,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認為,澳門和澳門僑界在“民心相通”中具備獨特優勢。“澳門歸僑僑眷人數多、影響廣、團體穩定,可以在助力政府與東南亞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推動和拓展與東南亞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合作、推動與東南亞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劉藝良說。
給青年施展才華的舞臺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澳門青年人也迎來更廣闊的人生舞臺。過去,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限制了青年的發展空間。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逐漸顯現,澳門會計、法律、管理、信息、翻譯等高端服務行業也迎來蓬勃發展,年輕人有了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
澳門土生葡人青年協會理事長華子鋒認為,澳門具備很多優勢,例如,使用中葡雙語已延展至多國語言并用、中葡文化共融交流,在司法體系上與葡語國家相近等。這些優勢的存在,將讓澳門青年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作為。
“澳門青年應思考清楚自身的定位,拓展國際視野,深刻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涵和戰略意義,培養包容開放的大國胸懷,增進對沿線各國文明多樣性的理解和認同,并積極與各國青年開展交流對話,樹立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在與沿線各國青年的務實合作中展現中國青年良好形象,實現自我價值。”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莫志偉表示。
關鋒建議,澳門可以鼓勵本地中學積極尋找“一帶一路”中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相關中學結為“姐妹學校”,每年互派學生交流訪問,并訂定訪問內容和反饋機制,以便跟蹤交流成果。“這對于拓展澳門國際形象、開闊澳門學生視野,幫助他們規劃未來發展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