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西安開幕
來源:華商報 作者:白仲夏 陳有謀 陳瑋
日期:2024-04-17 09:40:40
華商報訊(記者 白仲夏 陳有謀 攝影 陜西日報記者 陳瑋)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4月16日在陜西西安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王勇指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綿亙千年的絲路煥發新生機。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倡導以數字技術賦能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此次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更是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中國政府愿與各方攜手推進數字絲路建設,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深化數字技術創新合作,加強數字文化交流互鑒,共建數字治理規則體系,共同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世界互聯網大會理事長莊榮文出席開幕式并發言。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出席開幕式。陜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一德致歡迎辭。陜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剛出席開幕式并在主論壇發言。陜西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徐新榮出席開幕式。世界互聯網大會秘書長任賢良主持開幕式。
莊榮文表示,2017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開啟了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的歷史篇章。我們要秉承絲路精神,加快數字絲路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數字化轉型發展,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就此,他建議:共建數字基礎設施,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共促數字技術合作,實現普惠協同發展;共享數字文明成果,構建和合共生格局;共謀數字國際治理,維護網絡空間安全。
趙一德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各位嘉賓表示歡迎,向關心支持陜西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說,陜西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以擴容數字基建強承載、培育數字產業增動能、升級數字平臺促開放、深化數字治理提效能,一體推動數字絲路與陸上絲路、空中絲路建設,打造中國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希望更多朋友走進陜西、了解陜西,共享機遇、共謀未來,為數字絲路建設、數字文明發展注入新活力。
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國際電信聯盟前秘書長趙厚麟,烏茲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州長拉希莫夫·朱拉別克,津巴布韋信息通信技術及郵政快遞服務部副部長丁古穆茲·菩提,緬甸宣傳部副部長耶丁,非洲互聯網之父、加納科網董事長尼·奎諾,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在現場或通過視頻致辭。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王崧,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泰國國家研究院高級顧問蒙蒂普·斯里拉塔娜,格魯吉亞發展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貝西克·布賈尼什維利出席開幕式并在主論壇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志敏,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陳忠岳,烏茲別克斯坦駐華大使阿爾濟耶夫·法爾霍德,馬來西亞通訊部副部長、古來國會議員張念群,萊索托王國駐華大使肯尼思·拉巴萊,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高級專家圖爾干巴耶夫,烏茲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副州長達夫列托夫·安瓦爾,以及陜西省有關領導同志等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后舉行了主論壇,圍繞“數字互聯共建絲路”“絲路電商國際合作”“數字鄉村與可持續發展”三個議題展開廣泛交流與討論,傳承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推動各方共建“數字絲路”,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主論壇上還發布了《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實踐案例集(2024年)》。
本次論壇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以“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為主題,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參會。
跨境電商案例集發布
陜西7個案例入選
4月1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絲路發展論壇在西安召開。論壇以“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為主題,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承辦。當天下午,舉行了跨境電商實踐案例集發布活動,發布《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實踐案例集(2024年)》。
活動中,世界互聯網大會相關負責人對案例集內容進行介紹,同時,來自國際組織、跨境電商企業、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跨境電商相關議題展開圓桌對話。
據悉,自2024年1月開始,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商工作組面向跨境電商領域的相關政府機構、企業等主體,圍繞相關領域征集案例。自啟動征集以來,共收到來自各級政府機構、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交易平臺、物流企業、金融機構、賣家、爭議解決機構、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組織等產業鏈各環節60余個案例,通過分類整理,形成案例集進行發布。世界互聯網大會希望搭建跨境電商實踐案例分享和交流平臺,推動全球跨境電商相關主體相互借鑒、優勢互補,形成促進跨境電商健康發展的營商環境。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了解到,陜西7個跨境電商項目入選案例集。其中包括:跨境電商平臺為西咸茯茶出口提供新機遇,為茯茶行業的全球化發展提供可能性;西安浐灞國際港依托中歐班列(長安號)和西安港口岸平臺,充分發揮“跨境+自貿+綜保+進口+口岸”優勢,助力跨境電商行穩致遠;咖外購聚焦海外供應鏈及國家保稅倉供應鏈,為消費者打造優質便捷的線上零關稅購物體驗;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搶抓“互聯網+”和“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創新發展電子商務;灃東跨境電商直播基地為陜西本土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助力陜西本土企業產品出海;“絲路媒體電商貿易交流平臺”面向中亞及“一帶一路”地區,積極推動國際交流合作;西安星空跨境一站式申報服務聚合資源助推本地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等。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白仲夏 陳有謀
“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為何在陜西舉辦
對陜西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記者專訪西安郵電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鴻教授
“數字絲路發展論壇”為何在陜西舉辦?對陜西有哪些機遇和挑戰?近年來,陜西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論壇期間,就這些問題,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專訪了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陜西數字鄉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安郵電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鴻教授。
陜西在“數字絲路”陸路建設中走在了全國前列
華商報:請問“數字絲路”這一概念是什么時候、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陜西應如何應對“數字絲路”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張鴻:“數字絲路”提出于7年前,其建設主要圍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相結合。大家知道,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陜西在“數字絲路”建設中更多強調陸路建設,比如開通運行中歐班列“長安號”等,在這方面的發展陜西走在了全國前列。
面對“數字絲路”日新月異的發展,陜西急需構建網絡化的數字大平臺,跨境電商發展對其有著迫切需求。同時,在“數字絲路”建設過程中,還需打通關鍵樞紐和通道,妥善解決跨境貿易面臨的過關和時效問題,要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手段不斷加以完善。
陜西作為科教大省,隨著“新絲路”的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陜西需要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上狠下功夫,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還應和教育、文化相結合,不斷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旅、留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陜西數字經濟發展速度與國家整體發展速度基本吻合
華商報:近年來陜西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在國內處于什么水平?
張鴻:陜西數字經濟近幾年發展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去年陜西提出大力發展“四個經濟”,數字經濟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夠有效賦能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使得陜西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總體來看,陜西數字經濟發展的速度與國家整體發展速度相吻合,同時,陜西數字經濟亮點頻出,應用場景豐富,涌現出易點天下、美林數據和商砼之家等一批優質企業和典型案例,在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都有著很大影響力。
陜西數字經濟發展中,電商直播發展迅速,西安郵電大學和陜西聯通聯合成立的陜西直播產業研究院也應運而生。一批優質助農網絡紅人的出現,將陜北、陜南、關中多地的農產品通過直播銷往全國,使得陜西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有了良好的表現。
近年來,陜西多所高校都開設了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包括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郵電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等,為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還有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打造,也為陜西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數字絲路發展論壇在陜西舉辦
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華商報:數字絲路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辦,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張鴻: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科教重鎮,這是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將數字絲路發展論壇放在陜西西安舉行的重要原因。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一個世界性品牌,這次論壇放在西安舉辦,既給陜西既帶來了機遇,又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陜西在一帶一路發展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運行,以及陜西高校和歐洲各地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大成績,既給陜西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機會,又對陜西發展外部經濟、開放型經濟提供了新的通道。
挑戰方面,一是陜西一些干部、群眾對數字經濟、數字絲路的理念、認知還不到位,需要通過這次論壇多學習、多關注。二是陜西是內陸省份,不臨海臨邊,相對而言,很多硬件方面受到限制,和東南方省份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如果陜西不做或者做得不好,原有的優勢可能就沒了,就會被其他省份代替。三是陜西雖然是科教大省,但在科技創新中原始創新較多,應用創新不夠,產業發展不到位。四是數字絲路是將數字化技術和傳統有機結合起來打開通道,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迫切需要轉變觀念,短期內達成共識,通過技術和創新,通過應用,抓住機遇,才能對高質量發展起到大的促進作用。
對網紅現象包容式監管更符合要求
華商報:提到數字經濟,網紅現象不可避免。您對網紅現象有何看法?在發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張鴻:數字技術的發展包括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過去的電商、現在的直播就是一種新業態,也是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來的。現實中,有的地方有產品但卻賣不出去;或者好的產品賣不上好的價錢;或者今年賣得很好,明年又賣不了,這反映了傳統的業態存在問題。數字技術的到來,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新業態的出現,給我們提供了機會。
當前要鼓勵創新創業直播電商,要培養農產品網紅,把陜西農產品賣上好價格。直播網紅的誕生是必然的,對此我們要科學辯證地看。從正面來說,在國家的法律、政策和技術的監管要求下,我們對網紅、對直播人員要有剛性的要求,這和過去對傳統營銷有要求一樣。傳統的營銷把握不好也會犯錯,所以我們說,在剛性方面,要有制度,要有規范。
從另一個角度講,這種新業態適應于年輕人,適應于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年輕一代。所以我們說,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新業態,不能用傳統的理念思維去打擊它,而是要鼓勵,特別是對感興趣的、有潛力的年輕人,要通過直播這個行業來培養他。
當然,我們要有制度,要有規范,特別要有標準,只有從正面引導,從法律、制度去規范,網紅才會沿著正確的渠道發展。互聯網的模式本身就是多元的,管起來本身很難,所以我們應該用技術的手段、法律的手段,在安全發展的前提下,包容式監管更符合要求。我不傾向對網紅格式化、負面化地對它進行報道,我認為這個業態對年輕人,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會帶來很多就業機會。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陳有謀 白仲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