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創始人、主席Max Lu
來源:世界財經網 作者:邱玉蘭
日期:2021-10-22 14:02:00
世界財經網訊(記者 邱玉蘭)記得2016年2月,偶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一個退役老兵的絲路情懷》,至今記憶尤新。主人公是一位出身于三代軍人世家、有著21年軍齡、35年黨齡的中校退役軍官。5年過后的今天,當他再次進入我的視線時,早已是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這個著名國際機構的創始人、主席了。好奇感驅使我一定要采訪這位有著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的特殊人物。
記者:Max Lu主席好,很高興見到您,感謝您在百忙中能抽出時間,接受我們《世界財經》的專訪。首先,能否簡單作個自我介紹?
Max Lu:謝謝你的采訪。我的履歷很簡單:中國公民,西安市居民。1962年出生在革命軍人家庭,祖籍革命老區陜北延安富縣。受軍人家庭的熏陶特別是父親的影響,1979年我參軍入伍,1983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后來的解放軍理工大學,現在的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1982年在軍校學習期間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申請退出現役,是一名中校副團職軍官。
記者:請問Max Lu主席,是什么動力或者初衷,使您創始設立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這個國際機構?
Max Lu:回答這個問題前,我請你一起回顧一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原文:“我的家鄉中國陜西省,就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里,回顧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的親切”。這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時,在首都阿斯塔納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 《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中的一段原話。這段響徹世界的話語,多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我耳邊回響。
也就是習近平主席這次演講中向世界發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時代倡議,與同年10月3日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在首都雅加達國會發表了題為 《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演講中,發出的“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形成了舉世矚目的、簡稱為“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
助力和踐行習近平主席向世界發出的偉大倡議,舍我其誰?我的“四個情懷”(家國情懷,軍人情懷,絲路情懷,家鄉情懷)被再次激發。以何種方式來響應和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呢?經過深思熟慮,于2016年4月在美國注冊、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報備、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公證,設立了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
這也正好切合了我的人生格言:熱愛祖國,忠誠于黨,肩負使命,牢記初心,勇于擔當,有所作為。以上就是我要為此偉大倡議努力踐行的初衷與動力。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的性質、宗旨。
Max Lu:我們都知道,“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基礎,也是民間社會最易參與助力的“民間外交”。
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英文名稱:United Nations World Silk Road Forum 縮寫:UNWSF)是一個非營利性的非政府機構。其宗旨是:站在聯合國的高度,以全球化的視野,全面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成立五年來都做了哪些事情?
Max Lu:首先,開通了機構的中文官方網站(http://www.unwsf.org)和公眾微信號(世界UNWSF),作為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宣傳“一帶一路”倡議、交流互動國際資訊等的自媒體平臺,其中公眾微信號已經連續發布有關“一帶一路”的文章、資訊二千余期。
其次,在一些國家設立委員會、代表處等工作機構。如美國、俄羅斯、菲律賓、老撾、馬來西亞、巴基斯坦、韓國、日本、波蘭、意大利、馬達加斯加等國。使之從非政府角度網絡民間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間經貿文化交流活動,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走進來提供精準、詳實資訊,起到紐帶、橋梁和宣傳隊作用。
再次,在國際上,舉辦國際會議、論壇,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例如:2017、2018、2019連續三年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國會宮(總統官邸)主辦了三屆多國參會的《絲綢之路與歐亞經濟論壇》,中國駐圣彼得堡總領館亦派使節出席并致辭。2020、2021因新冠疫情中斷了第四屆、第五屆。在澳門、馬來西亞、菲律賓、老撾、尼泊爾、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等國家舉行多種形式的文化經貿交流活動。
在國內,合作舉辦多次論壇、座談會,參加與出席多個國際、國內會議。如跨文化論壇,根文化論壇,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研討會,國際互聯網安全大會,數宇經濟大會,聯合發起國際法律合作聯盟等等,在國際網絡安全、國際法律、數字經濟等領域都有很好的合作。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新華絲路網、外交部網、法制網、信息產業網、鳳凰網、西部網等數家網站有相應報道。
記者:在機構幾年工作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呢?
Max Lu:在實際工作中困難肯定是有的,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由于機構的性質決定了它沒有政府撥款,缺乏資金來源。機構正常運行的費用都是自籌和自掏腰包,壓力的確巨大。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持發展下去,不忘初心使命,努力采取合法方式解決資金問題。還是那句話:所有的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記者:通過您的上述介紹,我們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動。那么,想問您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您還有什么愿望和愿景呢?
Max Lu:有啊,有啊,它既是愿望也是秘密,既然你提到它,我就不作保留的告訴你。我們都知道,世界上傳承最久遠的一定是文化,也只有文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路精神”一直鼓舞著我:“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使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進取、思考和探索。
一帶一路”實質上就是參與各國以“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為前提,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基礎,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紐帶,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因此,我一直在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能夠百年傳承,千年永續,萬世綻放而思考和尋找措施與方案,最后提出了以下措施,使其以絲綢之路“文化標識”的定位,實現上述目標。
一是,在中國(具體說就是在千年古都西安)設立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永久會址,永續舉行“一帶一路”國際會議論壇,暢議絲綢之路國際和平與發展大計,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二是,發起《世界絲路運動會》世界性盛會。點燃絲路圣火,使其像奧運圣火一樣千秋萬代永續相傳、
三是,在中國創立一所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絲路大學》。開放的校園,如茵的草坪,萬國的景象國內生占30%,國際生占70%,將其辦成舉世矚目的世界一流應用型綜合大學,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出無窮無盡的有用人才。
同時。我們將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的規定,在國內公安部門登記備案,開展全方位有效工作。首先需要尋求、申請一個業務主管部門,商務部和發改委最為對口。
記者:聽您一席談,視野更開闊,再次感謝您接收我們的采訪,應該讓更多的民間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Max Lu:也謝謝你的采訪,我們一起為“一帶一路”添磚加瓦。(注:在采訪時,Max Lu主席不建議使用其中文姓名,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績和貢獻,故略去中文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