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圓桌會暨綠色聯盟2021年政策研究專題發布活動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一帶一路網
日期:2021-10-28 10:10:44
10月26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圓桌會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以下簡稱“綠色聯盟”)2021年政策研究專題發布活動在京舉行。活動由中國生態環境部和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聯合主辦,“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承辦,能源基金會支持。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部長傅海燕、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蘭博蒂尼三位綠色聯盟聯合主席視頻出席活動并致辭。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周國梅主持開幕致辭和主旨發言環節。
圖為專題發布活動現場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務實成效
黃潤秋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八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加強綠色發展交流合作,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務實成效。在中外合作伙伴積極推動和支持下,綠色聯盟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議題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討和聯合研究,與“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等形成協同增效效應。未來,要繼續攜手中外合作伙伴,充分發揮綠色聯盟平臺作用,聚焦氣候變化、產業升級和循環經濟等重點領域,推動綠色發展成果共享共用,促進基礎設施、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的綠色低碳合作,助力共建國家和地區疫后綠色復蘇與全球可持續發展。
傅海燕表示,氣候變化在為人類社會帶來危機與挑戰的同時,也為經濟發展模式的可持續轉型提供了窗口機遇期。綠色聯盟為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重要平臺。新加坡愿與共建國家分享更多經驗和知識,推動區域合作,也期待共建國家能夠加強在碳市場、低碳排放解決方案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蘭博蒂尼表示,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治理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中國正在這一領域積極行動,承諾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并出資15億人民幣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綠色聯盟也從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投融資、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發,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許多積極進展。期待綠色聯盟與中外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能夠為“一帶一路”綠色投資指明方向,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圖為專題發布活動現場
合作助力“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資源研究所高級顧問索爾海姆表示,中國和新加坡都是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的典范。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開發、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加大投資,積極推動了綠色技術創新,為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公平普惠的社會轉型和更加有效的自然保護提供了堅實基礎。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能源司司長劉鴻鵬指出,東盟地區電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有效推動“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發展和共建國家能源部門綠色低碳轉型。中國與新加坡可在這一領域加強合作,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包容、穩定的經濟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處長劉翔宇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綠色“一帶一路”發展合作、綠色能源合作等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通過完善頂層設計、開展綠色投融資合作、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打造綠色發展新亮點,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中國貢獻。
淡馬錫國際投資部門執行總經理(新加坡)陳肇敏表示,淡馬錫提出了2050年實現公司層面碳中和的目標,并將通過知識創新、試點建設、高新技術投資等重點工作,探索推動可持續融資,與合作伙伴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委員、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首席執行官桑頓表示,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與綠色聯盟在綠色投資和環境標準等相關領域開展了良好的合作。期待未來能夠與新加坡政府一道,共同推動綠色能源和綠色投融資的理念、知識與經驗共享,為亞洲地區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天義指出,香港綠色低碳發展的行動和經驗能夠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城市層面的經驗示范。光大環境將與香港特區政府深度合作,以打造“負碳排放的環保企業”為目標,深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踐與行動,為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裁陳軍翰分享了生態城在綠色建筑、無廢城市、海綿城市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同時表示,正在搭建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旨在進一步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交流合作,繼續打造中新可持續發展合作典范。
綠色聯盟2021年政策研究再添碩果
綠色聯盟2021年度緊扣可持續發展與疫后綠色低碳復蘇主題,持續關注城市綠色生活、綠色投融資、可持續基礎設施、綠色交通、生物多樣性保護、碳排放等“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重點熱點議題,于活動期間發布《“一帶一路”綠色城市發展案例報告》《“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二期)》《“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報告》《“一帶一路”海上互聯互通綠色發展研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通運輸綠色發展路徑研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汽車行業碳排放標準研究》六項研究成果。
綠色聯盟咨詢委員會國際協調員,“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主持成果發布環節。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世界資源研究所傳播副總裁勞倫斯、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總工程師王亞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主任張林秀、美國環保協會海洋項目副總裁米密卡吉斯、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資源所副所長黃全勝、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生態業務部部長徐樹杰分別代表各研究團隊介紹研究成果。
綠色氣候基金對外事務局主任奧云、氣候債券倡議首席執行官基德尼、能源基金會項目副總裁李潔、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謝肇煦、中金研究院董事總經理暨“一帶一路”研究中心負責人吳慧敏、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東亞區首席代表陳波平受邀做評論發言。
奧云指出,“一帶一路”投融資要綜合考量氣候、金融、技術等因素,引入創新型金融工具,積極與合作伙伴共建共享行業標準和綠色指南等知識資源。
基德尼表示,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綠色債券和綠色項目在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巨大,需重視“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對發展中國家清潔綠色轉型的支持作用。
李潔表示,能源基金會重視并積極參與綠色絲綢之路相關工作,將繼續依托綠色聯盟平臺,推廣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城市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助力全球綠色發展和氣候治理。
謝肇煦表示,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將積極分享中國綠色低碳標準和技術實踐,愿與綠色聯盟中外合作伙伴一道,推動加快“一帶一路”綠色規則標準“軟聯通”的實踐步伐。
吳慧敏表示,綠色聯盟相關研究成果覆蓋了“一帶一路”研究的重要議題,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知識產品。期待綠色聯盟繼續拓展在“一帶一路”綠色金融領域的研究半徑,取得更多優秀成果。
陳波平表示,綠色聯盟系列報告在持續關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重點問題的同時,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C40期待與綠色聯盟在“一帶一路”綠色城市、綠色港口等領域持續開展交流合作。
會議活動聚焦“低碳與創新發展,邁向碳中和”主題,深入交流、共享經驗,進一步凝聚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共識,集中發布2021年政策研究成果,為綠色“一帶一路”未來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并取得積極反響。來自生態環境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等國內有關部門,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環境主管部門,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美國駐華大使館等駐華使領館,清華大學、杜克大學、中金研究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和智庫的近300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加本次活動,活動全程通過中國一帶一路網、央視頻、中國日報等網絡平臺進行中英雙語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