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僑華人戰“疫”的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高喬
日期:2020-02-05 12:57:25
“澳大利亞新州華僑華人社團捐資捐物總計450萬元人民幣,后續款物還將陸續抵達!”
“印尼華僑華人捐贈首批6萬枚口罩成功發回中國!”
翻閱華僑華人的微信朋友圈,捐款捐物的各類消息不斷刷屏。
“我也一直在忙醫護物資的聯系工作,來不及回復朋友們的拜年祝福了。”
“除了捐款,我還能做點什么?”
在朋友圈評論區,一句句回復圍繞著疫情,表達著關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海外華僑華人很著急,也很鎮定。他們四處籌募,日夜奔走,換來一箱箱口罩、一車車醫護物資、一張張匯款單。他們捐獻的物資來自全球各地,第一時間送進國門,晝夜兼程抵達一線。他們的名字寫在微信群捐款接力的長龍里,他們的故事隱藏在朋友圈簡短的文字后面。
“這場‘戰役’我們不能掉隊!”
“武漢加油!除夕夜,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1月24日晚,梁冠軍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美東僑界采購10萬個口罩支援武漢疫區”的新聞截圖。這批物資是全球最先抵達武漢的海外捐贈物資之一。
1月23日凌晨,湖北省武漢市關閉離漢通道。
一直密切關注武漢疫情的梁冠軍意識到,“需要馬上行動起來了”。
作為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梁冠軍趕忙聯系總會榮譽總顧問邵連武、朱三東,利用各自掌握的相關資源,緊急分兩批采購10萬個醫用N95口罩,立即發往武漢。
緊張的捐資捐物行動沒有就此停止。
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作為美國東部最大的僑團,旗下聯合了221個僑團。梁冠軍向這些僑團發出倡議:全部行動起來!
總商會旗下的福建、廣東、浙江、香港等各地商會、同鄉會各類僑團紛紛行動。N95口罩、防護服、其他醫療物資,“中國醫院需要什么,我們就去買什么”。從下單第一批口罩至今,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共募集各類醫用口罩100萬余個,除主要發往武漢以外,還向浙江、廣東等疫情較為嚴峻的省份輸送。
最近10天,梁冠軍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為籌集物資忙碌。為了更高效地處理防疫物資捐贈工作,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專門成立緊急小組。除了聯絡疫情一線醫院、物資報關等程序性事務,尋找質量可靠的貨源是目前所有工作中最困難的一項。
“我向我的私人醫生定了1000個醫用N95口罩,剛剛到貨,我馬上去找他拿。”梁冠軍說,華僑華人正想辦法向美國當地醫院訂貨,利用各自的個人關系,向自己認識的診所、醫生訂貨,每個地方訂100個、幾十個,積少成多,再成批發回國內。
“我每天看新聞,全球的華僑華人都在為防疫出力。”被新聞觸動的梁冠軍,覺得自己只是全球華僑華人的一分子,“祖國有難,需要幫忙,我們海外華僑華人義不容辭。”
像梁冠軍一樣為籌集物資奔波忙碌的華僑華人還有很多。
“眾志成城,我們在行動!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能掉隊。”博茨瓦納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南庚戌在朋友圈發出募捐倡議。截至1月29日,博茨瓦納和統會、華僑華人總商會等華僑社團共收到32萬元人民幣捐款,坦桑尼亞、南非、科特迪瓦、安哥拉等非洲多國華僑也已捐款數十萬元人民幣,捐贈醫用口罩十余萬個,正盡快運抵指定機構。
“作為海外僑胞,我只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做自己喜歡的事。”1月30日,巴拿馬中華總商會會長黃偉文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碼得整整齊齊的一箱箱口罩。當天,他以個人名義捐贈10萬個口罩,正準備送回中國。
“不到10小時,捐款物資金額就超過預定目標。”美中東盟總商會會長韋家偉在得知武漢醫院緊缺醫療物資后,立即在“和為桂僑胞之家”微信群等8個全球桂籍同鄉會會長群發出募捐信,為在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籌集10萬個口罩。隨后,美國廣西社團總會、美國廣西總商會李央、廣西華商會、美國廣西同鄉會、美國舊金山廣西商會等一大批廣西籍華僑社團紛紛響應,迅速掀起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的熱潮。
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籌集捐款、購買物資的行動。
“年輕一代華僑參與進來了!”
“西班牙青田同鄉會籌集的13萬枚醫務專用口罩,在48小時內從廠家抵達物流倉庫中心,明天從西班牙發往中國。”1月29日,這條消息在毛燕偉的朋友圈里刷屏。作為西中經貿文化促進會會長,毛燕偉當晚從中國飛往馬德里,加入西班牙華僑籌集物資的行列。
“很多華僑華人,都是不惜一切代價去找物資的。”剛到馬德里,毛燕偉就感受到籌集物資的不容易。約定好的廠家臨時變卦,物資緊缺價格飛漲,毛燕偉坦言:“談成一次交易都讓人精疲力竭,但是很多華僑就是這樣不斷地出錢出力,找貨源,運回國。”
更讓毛燕偉感動的是,很多普普通通的華僑家庭也在一起出力。
“我看到有的華僑孩子,拿著自己的壓歲錢去藥店買口罩。這么小的孩子,也知道要捐給祖國。”毛燕偉說,很多華僑家里開著小店,自己忙不過來,就讓家里的孩子去買口罩,一天買幾個,累積起來,交給當地的華僑社團,捐給中國。
類似這樣的捐贈故事,英國浙江聯誼會暨商貿會會長黃萍也經歷了很多。
最近一周,黃萍每天都在為匯總捐款信息和醫療物資采購忙碌。英國浙江聯誼會暨商貿會擁有1000余名會員,從1月27日發出募捐通知開始,4天的時間募集捐款6萬余元人民幣。
“很多人都積極參與進來,平時不冒泡的會員也都出來捐錢,雖然金額不一定很大,但是大家的參與度比以往募捐活動都要高很多。”黃萍還擔任倫敦華埠商會秘書長,商會發起捐款捐物的倡議后,各社團、學生組織、青年學生、個人都紛紛參與捐款、購買物資。不僅是她所在的兩個社團,全英國的華僑華人社團都在積極為疫情防控捐資捐物。
“我這邊每天收到太多信息。有人提供物資貨源、物流的幫助;有人自己購買物資后捐贈,積少成多;有中國留學生來幫忙把物資運回國內;有來自歐洲各國的捐贈信息。”黃萍給記者發來募捐微信群聊的接龍名單,少到200元人民幣,多到5000元人民幣,捐款有多有少,每一個姓名背后都是一顆牽掛中國疫情防控的心。
“年輕一代華僑積極參與進來了。”這是讓黃萍最感動的一點。與老一輩愛國僑領慷慨捐資不同,年輕一代華僑更擅長為科學購買物資出力——找到疫情一線醫院需要的專業醫療物資對應型號,負責不同型號物資的購買和確認工作。“他們真的幫忙很多。”黃萍欣慰地說。
像這樣心系中國的年輕人還有很多。韋家偉的兒子韋博南在美國紐約市長島杰里科高中讀二年級。得知疫情消息后,他捐出今年春節剛得到的200美元壓歲錢,還在學校里發起募捐活動,將籌到的1151美元全部捐給廣西華僑愛心基金會,希望能為中國抗擊疫情出一份力。
“別嫌棄我的錢少,也許用這錢能買到的口罩不多,但能保護一兩位一線醫護人員,也是好的!”旅美華僑廖小華雖然自己生活拮據,在了解疫情后,拿出320美元,執意捐給美中東盟總商會,委托他們購買口罩送到中國抗擊疫情一線。
1月26日,美國華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施乾平通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山東省僑聯公益基金”組織捐款100萬元人民幣,專門用于山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防控。目前這筆捐款已用于購買疫情防控有關消毒用具。
“就在今天上午,幾位在美國的華僑朋友還詢問我,通過什么渠道可以捐款。”施乾平告訴本報記者,他身邊已有很多華僑華人朋友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這首‘出征’歌大家都在唱!”
“挑戰是你的呼吸,決心是你的命運,當大難來臨的時候,祖國是你全部的擁有!”點開旅歐華僑作曲家朱培華的朋友圈,這首為趕赴一線的浙江醫療隊創作的視頻歌曲《出征 出征》已被各大媒體轉載。
視頻里,一線醫務人員忙碌工作的片段不斷切換;歌聲中,男歌手醇厚的嗓音和女歌手婉轉的歌喉融為一體,激情與柔情共奏,感染人心。
“完成于今天凌晨3點,我和歌唱演員、詞作者錄音時多次流淚。中國加油!”1月28日上午10點,朱培華在朋友圈轉發了第一條帶有歌曲視頻的推文并寫下這段感言。這已是他徹夜未眠的第三天。
從拿到歌詞開始作曲,到編配樂隊、組織歌手錄音、歌曲制作,再到推出歌曲視頻,朱培華和他的團隊在72小時內完成創作。這是一次跨越中國南北東西的合作,作曲家朱培華、女歌手吳曉芳、錄音師楊建紅身在浙江杭州,男歌手吳昊睿遠在甘肅張掖,編配師劉輝回東北過年身邊只帶著一部電腦,伴奏制作團隊在北京遠程協助。
“1月25日,我在電視上看到醫療隊奔赴武漢支援的報道,特別的感動,當時眼淚就流了出來。我就想給他們寫首歌,也鼓舞大家的斗志。”朱培華告訴本報記者。當晚,詞作家耿德迎送來歌詞。朱培華一夜未眠,一氣呵成地寫成曲譜。
“我們所有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也有妻子、丈夫、兒女、父母,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他們也怕。但是在國家這個‘大家’面前,‘小家’是可以舍棄的。”朱培華在曲譜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歌曲開頭纏綿婉轉的曲調蘊含著“逆行者”揮別“小家”的依依不舍,高潮部分雄渾有力的旋律、軍鼓鏗鏘的伴奏,表達的是獻身“大家”的堅定決心。
歌曲傳播開來后,朱培華收到一條特殊的微信私信。
“這首歌在我們醫院頃刻刷屏,‘出征’時大家都在唱,我也在心里默默的唱。謝謝您!”這是一位在浙江省第一人民醫院工作的朋友,他身邊的很多同事被選派前往武漢疫情一線。這條私信,讓朱培華備受感動:“抗擊疫情是一場眾志成城、排除萬難的戰爭,希望歌聲能鼓舞大家的斗志。”
如今,朱培華作為歐洲杭州總商會會長、歐洲華人華僑社團聯合會執委兼副秘書長,又開始為輸送“物質食糧”而忙碌。
“昨天晚上,我從國外訂的1萬個口罩運到杭州!今天,我已經聯系好杭州市衛計委進行捐贈!”朱培華的聲音里滿是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