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進行時,秦英會續寫絲路情緣
來源:秦英會微信公眾號 作者:綜合
日期:2020-04-26 16:55:45
進入四月,人類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抗爭進入膠著階段,雖然部分戰場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和戰果,但是離全面勝利還有一段相當艱辛的道路。在我國全力援外助僑的行動中,英國麥克斯菲爾德市 (Macclesfield)和西安,兩個相隔萬里、文化風格迥異的城市,同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英國陜西同鄉會副秘書長,英國絲路地平線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雯女士,這位定居英倫近30年的陜西西安人,也是個地地道道的Macclesfield媳婦兒。她與先生Alastiar Blackburn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兩個城市間的友好交流,與英國陜西同鄉會一道以絲路為紐帶,為兩個家鄉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搭建平臺、辛勤付出。
最近英倫疫情形勢不斷加重,許雯女士與先生Alastair經過多方協調,不斷奔走,與陜西絲綢之路港澳臺海外創新創業總部達成捐助意向。4月21日,由陜西西安五家知名企業機構共同捐助的一批抗疫救援物資全部抵達Macclesfield,通過當地慈善機構牽線定向捐贈給Macclesfield的兩家醫院,用于一線醫護人員的抗疫防護。本次活動是絲綢之路港澳臺海外創新創業總部發起,西安宏府集團、陜西祈康醫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今正集團、陜西省河南鶴壁商會、陜西漢唐文化創意研究院等五家企業機構共同發起聯名捐贈的。本批捐贈物資包括20000個醫用防護口罩、過百個醫用護目鏡還有一百套醫用防護服。
這次捐贈活動,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僅Macclesfield的當地媒體對此事在頭版頭條進行了詳細報道,就連國會議員David Rutley, Macclesfield的市長Janet Jackson, East Chestshire醫院總監 Karyn Johnston 也通過網絡平臺,對萬里之外、絲路起點的西安人民表達了最衷心的感謝。
一條經歷千年興衰的古絲路,在人類共同抗疫斗爭的新的歷史時期,譜寫出一曲新的絲路花雨。對于絲綢之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入,全世界已經耳熟能詳了。公元前138年離開長安(今西安)踏上西行之路的張騫,一定沒有想到這條陸上交通線會對大漢王朝、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產生多么深遠和意義重大的影響。
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古長安,也就是今天的陜西西安一直毋庸置疑。但是對于絲路終點,業界一直存在著廣泛的討論。Macclesfield這座英格蘭西部的小鎮,在歷史上就以絲綢制造著稱,被譽為英國的“絲綢之都”,在與中國交往的40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被當地人認為是古代“絲綢之路”在歐洲延伸的最西端。
君住絲路尾,我住絲路頭,一條絲路連古今,共話絲路情。
正是這樣一條跨越千年的古絲路,使西安和Macclesfield有了天然而密不可分的聯系。漫步在Macclesfield,彷佛置身于一個絲綢的世界,“絲綢”二字隨處可見,即便是如今絲綢已經不再是Macclesfield的核心產業。如今Macclesfield有著英國最大的生命科學的科技園,世界著名制藥企業--阿斯利康的最主要的研發中心也設在這里,每年為英國貢獻數量可觀GDP。但是歷經數百年的絲路情結,使Macclesfield與絲綢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重振當年絲路重鎮的雄風,當地政府開放務實地歡迎各方投資與合作。當地旅游發展顧問Graham Barrow認為這里的絲綢產業歷史是值得發掘的豐富旅游資源,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能夠成為小鎮旅游業發展的新契機。當地最大的慈善機構Make it Macc的主席Mike Rance 一直為小鎮的振興計劃奔走。在過去的五六年里,他曾多次訪問中國,希望能為當地企業挖掘出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新的巨大機遇。對于本次收到的捐贈,他表示:“這些來自絲路起點的善意,正向我們展示了絲路將我們聯系在一起價值。本次疫情來自中國的捐贈,也體現了當今中國國際地位和角色的翻轉。”而在2019年4月18日,我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先生在《旗幟晚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也再次提到Macclesfield,并提出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一帶一路”正在引領中英合作的“主旋律”。
在古絲路的歷史符號和背景下,我國政府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作為來自絲路起點的在英陜西華人華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斗爭中,也不甘人后,在英國陜西同鄉會的帶領下一直以赳赳老秦昂揚的斗志,戰斗在抗議救援的第一線,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抗疫斗爭作出積極的貢獻。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它是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起點,我們在疫情肆虐里踐行了“愛你愛你”,
它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年,我們在抗疫支農中,助力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
它是“一帶一路”深度共建一年,我們用大愛無疆攜手戰勝疫病,讓古絲路煥發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