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創匯平臺為創業者“加速”——產業資源讓草根創業有“根”了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成
日期:2020-07-04 08:48:05
與一般意義上的孵化器不同,海爾集團旗下的海創匯創業平臺的核心不是物理空間,而是通過共享產業資源,幫助創業項目快速成長。有了這種全方位的賦能,“草根創業”變成了“有根創業”,即用產業資源這個“根”賦能創業企業,提高創業成功率。這也是海創匯平臺上的創業企業孵化成功率接近行業均值5倍的原因所在。
海創匯對創業生態的期望是實現共生、互生、再生的“三生”狀態,通過“三生”體系推動各企業持續共享,裂變出“新物種”,最終讓創業生態如熱帶雨林般生機盎然、生生不息。
創業界有一個普遍現象,絕大多數創業企業均會在A輪前倒下,即便是在知名創業平臺上,能熬到A輪的企業也不足10%。不過,海爾集團旗下海創匯創業平臺卻將這一比例大幅提升至48%,成功率接近行業均值的5倍。
海創匯為什么會如此卓爾不群?
“我們做的是一個面向全球創業者的加速器平臺。”海創匯總經理劉長文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目前大多數創業平臺均屬于“孵化器”,即以物理空間為主,輔助一些公共服務,“而加速器的核心是通過共享產業資源,幫助創業項目快速成長。可以這么說,相對于缺乏資源的‘草根創業’,我們打造出了一個‘有根創業’模式,用產業資源這個‘根’賦能創業企業,提高創業成功率。”
人人皆“創客”
海創匯的誕生源于海爾的互聯網轉型思路。
2014年,海爾顛覆科層制管理體制,正式提出“人人是創客”的理念,一批在冊員工選擇在海爾平臺上“在線創業”,由“在冊”變成“在線”。
“在冊”員工與“在線”員工同時存在,意味著創業機會均等化,人人都可以成為“創客”,也意味著在海爾創業平臺上,被動接受指令的執行者將沒有市場,成為“創客”才有機會。
海創匯就是海爾為員工自主創業專門創設的支持平臺。員工只需發現市場機會,哪怕沒有具體方案,創業平臺也會支持他實現夢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僅集團內部員工可以基于此自主創業,外部社會資源也可以加入生態圈參與創業。
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海創匯創業平臺內部孵化的例子。3位年輕人在海爾平臺上創立小微公司,從最初的研發游戲本電腦到研發電競全場景硬件,如今已拓展到布局電競賽事、電競酒店、電競教育、電競場館等電競全產業鏈生態。“目前,我們雷神科技已經成長為國內電競硬件第一品牌,年收入21億元,年納稅近5000萬元,創業團隊也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了160多人。”雷神科技創始人路凱林說。
統計顯示,現在海爾內部獨立創業的小微團隊共有68個,其中2個已經上市,總估值超過600億元。
同時,海創匯還是一個開放的創業平臺。“我們面向全社會創業者開放,讓外部創業者也能享受到大企業的產業資源。目前,海創匯平臺上的外部創業企業共有4000多家,經過篩選獲得支持的創業企業有345家。”劉長文介紹說。
進入海創匯的創業企業都可以享受哪些資源賦能?
“我們共匯聚了三大類9小項29種創業服務資源,涵蓋研發、設計、生產、供應鏈、渠道、創投等全產業鏈條,可以根據創業項目所在階段、產業、需求精準賦能。”劉長文告訴記者,海創匯依托海爾獨特的產業資源優勢及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聚焦前沿產業領域,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多個產業集聚區。“譬如,青島聚焦區塊鏈、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上海聚焦智能制造,合肥聚焦人工智能,天津聚焦高端裝備,長春聚焦車聯網,等等。目前,我們已在全國18座創新熱點城市布局了28個加速器,吸引15個行業超過4000個項目入駐,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20家,產業加速生態圈基本形成。”
在海外,海創匯也已全面布局。在以色列,海創匯打造了當地唯一非本土國家級孵化器。目前,平臺孵化觸角已拓展至德國、芬蘭、日本、加拿大、美國、俄羅斯、英國、瑞典等11個國家和地區,聚合了212名全球創業導師。
補齊最短板
青島悟空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代工生產除顫儀的企業。進入海創匯后,海創匯首先幫助其重塑商業模式,由賣設備轉為賣服務。為此,他們建立了設備提供、人員培訓、設備檢查一體化服務體系。同時,海創匯還為其聯系馬拉松等大型賽事舉辦方及多座城市的應急辦,建立起除顫服務點。自開始轉型至今,公司已先后中標300多場馬拉松賽事和多座城市的應急除顫點,2019年銷售額達到數千萬元,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幸虧我們提前完成了轉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拉松停辦了,我們沒有因此沉寂,反而逆勢而上。”青島悟空智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林治艷告訴記者,“我們把之前積累的數十萬粉絲迅速轉化為社群,推動企業‘變身’醫療物資平臺。僅今年2月份至5月份,公司銷售額就超過了1億元。”
通過賦能幫助創業企業補上短板是海創匯的強項。為此,海創匯建立加速營,通過“產業+導師+資本”模式為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賦能,進而實現項目全周期精準加速。具體來說,在初創階段,通過導師資源匹配解決創業企業的定位問題;當創業企業遇到生存困境時,依托海爾產業資源優勢,提供渠道、訂單、技術等方面的賦能,幫助創業企業跨越創業低谷期;在加速成長階段,通過精準對接“資本+管理+豐富的產業生態”,幫助創業企業突破發展規模瓶頸;在成熟階段,通過向創業企業提供智力資源、商業模式迭代模型、場景創新能力等賦能方案,助力其發現新機會,實現“二次起跑”。
“去年,我們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實現了營業額百分之百增長以及青島市無人機產業園規劃,公司三大目標全部都實現了。”青島云世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蘭玉棟告訴記者,云世紀公司是一家研發、運營無人機綜合監管云系統的企業,擁有行業內唯一可以完成主動探測的無人機管控系統。
“我們能發展得如此好,離不開海創匯的幫助與支持。”據蘭玉棟介紹,云世紀密集布局全國業務時一度遇到了困境。“多虧了海創匯及時出現,不僅促成了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還幫助我們拓展業務。海創匯的影響遍及全國,可以幫助我們接觸更多資源、更多同行,實現乘數級倍增效應。此外,海創匯背后有海爾這樣的大企業,對我們對接大合作方也極為有益,目前我們正在平臺的幫助下洽談下一輪融資。”蘭玉棟告訴記者,云世紀的愿景是做無人機領域的“滴滴”和空中的“高德”,未來云世紀也將不斷探索無人機在環保監察、城市管理、巡檢巡線、物流快遞等各種場景中的應用,并與深圳大疆、廣州極飛等企業合作,全面賦能傳統產業與實體經濟。
如今,不少海外創業企業也在海創匯的支持下發展起來。比如一家以色列創業企業,研發推出了穿墻透視儀,可以“看”到墻壁里的金屬、水管,安裝時不至于破壞水管。海創匯幫助其在中國整合供應鏈,使生產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這個新產品不僅在海外市場賣得不錯,還在海創匯的賦能下進入了中國市場。
構建新生態
除為創業企業精準賦能外,海創匯還設立投資基金、海創匯云等子平臺,并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全球孵化器等完善整個創業體系。由此,海創匯逐漸構建起創業企業的“熱帶雨林”生態。
“海創匯投資基金主要投資初創企業,總規模約10億元左右。”劉長文告訴記者,該基金主要包括種子基金與風投基金,圍繞海爾產業生態、精準投后加速服務、多元化的退出渠道等投資策略,以瞄準體驗經濟方向,抓住細分領域龍頭,形成與海爾產業的協同效應,構建加速與投資相結合的投資邏輯,助力創業項目實現高成功率、高成長率。
作為線上生態資源鏈接平臺,海創匯旗下“海創匯云”旨在吸引全球創業項目加入海創匯。“海創匯云現已形成交互云、數據云、資源云三大云平臺。”劉長文介紹說,交互云可通過路演、直播等線上交互方式形成各參與方共創的創業社群;數據云可通過對項目、創業者、創業資源等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為創業者提供精準創業及精準加速;資源云可依托海爾豐富的產業資源為創業者快速配置全球一流資源。
“進入加速營的企業,通過海創匯體系賦能,大多在很短時間內便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劉長文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海創匯充分發揮海創匯云的線上直播路演功能,從1000多個項目中篩選出11個項目,進入海創匯加速營,不少企業兩個月左右便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武漢眾向科技有限公司是做無人駕駛技術的,主要應用于物流園區的輔助自動駕駛。疫情期間,我們通過海創匯云的線上路演發現了這家企業,并將其納入加速營。在平臺的幫助下,該公司獲得了日日順等多家物流企業無人倉庫應用訂單,業務量兩個月便翻了好幾番。”
海創匯對創業生態的期望是實現共生、互生、再生的“三生”狀態,而能夠孵化出“新物種”正是“三生”狀態的起始點。
如今,“新物種”已經開始在海創匯出現。比如,海創匯平臺上的普宙無人機項目在紅外線測溫方面有很大優勢,他們與同在海創匯平臺的云世紀公司合作,研發出一款消防無人機。該產品不僅可通過紅外線監測火點,還可以投彈滅火,目前已獲得多個訂單;又比如,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本來是做LED燈芯片的企業,他們研發出的紫外LED芯片被植入海爾品牌果蔬機和飲水機,使新產品擁有了殺菌功能。
“我們旨在通過‘三生’體系,通過持續共享,裂變出新物種,助力項目實現‘蝶變’,最終讓創業‘熱帶雨林’呈現出生生不息的景象。”劉長文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