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鼻”嗅出商機 香港青年納米技術研發氣體檢測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綜合
日期:2019-08-06 10:08:34
氣味觸不到摸不著,卻無處不在,也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心要把氣味變得可測可控的郭韋廷,憑借納米技術研制出如“電子鼻”一般的氣體監測傳感器,可嗅出大到重工業、小到一般家庭都適用的氣體商機。
2016年,還在香港城市大學念書的郭韋廷的期末論文,選擇了氣體檢測器項目,雖然是首次接觸,但郭韋廷卻深深迷上了這個范疇,“當時有實驗室拍檔跟我一樣想在這方面大展拳腳,于是萌生創業念頭”,由于同伴要晚一年畢業,郭韋廷畢業后,即2017年至2018年間先打工,到2018年底才正式成立初創公司。
郭韋廷說,每人預備了十幾萬港元,預計可營運最多2年。他直言選一個冷門領域去創業很大膽,但事實上氣體監測技術對應的是一個很龐大、且未充分開發的市場。
郭韋廷介紹,現在市面上的氣體檢測器林林總總,但每款只能對應一種氣體,且不支持數據及上網功能,而且檢測器體積不小。
而他的公司研制的氣體檢測芯片,面積雖只有15毫米乘15毫米,內里是由納米技術制成的16塊不同材料傳感器,不單令檢測速度比一般快10倍,靈敏度和準確度也高出10倍,目前該芯片可檢測64種氣體。
實際上,可檢測氣體數量可以多到無限,因芯片連接網絡,可通過學習功能辨別新的氣體種類:“只要我們將不同氣味的成分等輸入數據庫,傳感器便能檢查,就如一部氣味字典,庫存愈多,可檢測的氣體便愈多。”
公司的電子鼻不單能嗅千萬種氣體,還包括種類和濃度,并可將資料數據化,在應用上更方便有效,應用范圍也變得廣泛,工商業、農業、環保、健康醫療、日常生活乃至海關等都能派上用場。
“工業如輸油管道、下水道、礦場都需要檢測空氣中是否存在有毒或易燃成分;農業方面可通過氣味濃度分析使用農藥劑量;甚至冰箱放一個,可以告訴你什么食物開始變質”。郭韋廷說道。
目前,郭韋廷仍忙于其“電子鼻”的進一步設計研發和數據輸入分析,另外還要解決產品的量產問題。他預計過程順利的話,2019年內“電子鼻”可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