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創原:立體聯動 共孵科創企業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張梅
日期:2021-12-09 09:12:00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核心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樣本檢測。本報記者 張梅文/圖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多項科技成果在陜西快速就地轉化,科技型企業培育孵化提質增效。截至10月底,全省2793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評審,同比增長45%;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達10071家,數量在全國排名第8位;登記技術合同45917項,成交額1652.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07%;科創板上市企業11家,居西部地區前列。
科技企業的快速孵化,離不開立體聯動的孵化器。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陜西著力打造集孵化、轉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立體聯動孵化器樣板。今年以來,圍繞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建設目標,全省新增孵化器20個,孵化空間達到478萬平方米。截至目前,我省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7個、省級孵化器80個、市級孵化器43個,新增入孵企業1358家;孵化企業總產值達282億元,帶動就業9.2萬余人。
“感謝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把企業、人才等資源匯聚到一起。大家以創新、開放、互補、共贏的思路和方法合作,必然能夠加速創新成果的誕生,加速創新成果向產業化邁進。”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美基因)總裁李莉表示。
依托佰美基因的專業實力和頂級專家團隊,陜西省首家區域醫學檢驗中心——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項目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啟動。該項目通過建立統一的檢驗質量管理體系、醫學檢驗大數據平臺等舉措,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區域醫學檢驗水平、規模和信息化程度,還可以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低成本、高質量的公共衛生服務。截至目前,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核心實驗室已全面運行,20余個社區網點實驗室已完成改造升級,投入運行。
西安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基層醫療的服務水平,還帶動了產業鏈相關企業和科研的發展。佰美基因也隨之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在灃東新城協同創新港內的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總基地,像佰美基因這樣從高校走出來的科技型企業還有很多。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中,如何發揮高校力量,讓創新資源充分對接,實現立體聯動、培育轉化?
“高校要充分理解省委、省政府統籌高校、企業、院所資源,完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促進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促進科技經濟良性發展的宏偉藍圖,牢牢把握住秦創原建設為高校帶來的發展契機。”在日前省科技廳聯合省教育廳舉辦的高校參與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科技廳副廳長王軍認為,灃東新城科統基地在科技創新領域有一定基礎,在儀器共享、企業孵化、產業承載、政策機制等方面有相當的優越性,科創氛圍濃厚、平臺資源寬廣、配套建設科學,十分適合初創項目入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參與,我們鼓勵高校畢業學生、創業老師來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進行科研成果轉化,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他說。
“全省高教系統要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用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支撐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建設;充分發揮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作用,用好用足秦創原建設紅利,推動創新要素有效聚合,優化創新資源配置,不斷完善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體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朱征南表示。
據了解,陜西還將把大學科技園建設與秦創原立體聯動孵化器建設結合起來,為秦創原建設增添有力抓手,為大學科技園建設提供有力平臺。
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以來,我省構建了系統化、階梯化的“1+N”政策體系。在高校成果轉化方面,我省起草了《秦創原高校成果轉化企業股權運營平臺試點方案》,西咸新區注冊成立成果轉化運營公司,加快推動高校所持成果轉化企業股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簡化高校成果轉化流程,提高成果轉化效率。省科技廳聯合省教育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將成果部分所有權在轉化前賦予成果完成人(團隊),探索長期使用權改革,建立健全離崗創業制度和彈性學制,先轉化后評估,著力破除制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障礙……
立體聯動,培育孵化,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不斷深入:以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科技企業孵化為目標,省科技廳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部署實施高校聯合項目,并下放立項權;新建2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8個創新聯合體;支持企業聯合高校建設“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布局建設平臺2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