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灣區機遇無限 港人盡展所長
來源:大公報 作者:周宇 朱燁
日期:2021-03-04 10:11:28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今日在北京召開,多名代表、委員將在兩會期間,就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提交建議及提案。他們建議,在金融領域建立兩地協同機制,允許資金在更大的范圍內雙向流通,亦建議兩地政府部門共同建立幫助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諮詢服務機構,引導他們根據自身優勢和條件,開拓發展空間。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從香港與內地跨境醫療協調和高鐵網絡規劃一體化兩大方向著手,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建設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總商會主席、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通過賦予大灣區內現有自貿區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自主改革權限,進一步消除制度性障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面向在港外籍人士出臺粵港澳出入境便利舉措,助力香港構建國際人才中心。
蔡冠深:深港高鐵網絡一體化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建議,從香港與內地跨境醫療協調和高鐵網絡規劃一體化兩大方向著手,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建設發展。
加強跨境醫療協調
蔡冠深希望國家能支持深圳西麗樞紐與香港鐵路線路統一規劃,讓香港居民從西九龍出發也可以方便地連接深圳西麗站,并搭乘未來由西麗站始發的所有高鐵線路,從而完善深港綜合交通樞紐規劃,便利連接大灣區高鐵網絡。
另外,蔡冠深建議在前海率先建立粵港澳醫療綠色通道和醫院,免稅使用已適用于香港的藥物、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和大型醫用設備。香港與前海也可以在中央批準下于金融領域建立兩地協同機制,允許資金在更大的范圍內雙向流通,同時支援金融人才和資訊在兩地自由流動。
蔡冠深還希望國家能進一步為香港青年人在內地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包括粵港兩地政府共同設立一個長期的大灣區青年就業機制,并簡化灣區城市的個稅征收,從而吸引更多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
洪為民:吸引港外籍高端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建議,面向在港外籍人士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便利舉措,助力香港構建大灣區國際人才中心。
對于已獲香港永久居民的外籍人士,以及透過“杰出創科學人計劃”及其他計劃來港的科技人才,洪為民建議,由內地出入境部門簽發“大灣區外籍人才通行證”。該通行證由大灣區內與科教有關的單位協助申請,首次簽發有效期一年,之后每次續批有效期,可達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通行證可設工作簽證選項,持有人可使用自助通道過境,更可申請大灣區的“港人港稅”優惠,相信有助吸引在港的外籍高端人才更好地在大灣區服務。
洪為民亦建議,建設大灣區一站通網上資訊平臺。該平臺要緊隨最新資訊步伐,并借助社交媒體、KOL拍攝微電影等方式豐富宣傳效果,亦可考慮打造多語言模式,擴大受眾面。“長遠來說,可以把平臺打造成為一個虛擬大灣區,作為物理大灣區的‘數字攣生’,線上線下一同打通,打破境內外的限制,構建‘智能數字大灣區’的標志。”
王冬勝:金融體系與國際接軌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總商會主席、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建議,通過賦予大灣區內現有自貿區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自主改革權限,進一步消除制度性障礙,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這樣既可推動大灣區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的一體化,也有助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助力完善國家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至于加強兩地合作,促進港青年在大灣區各城市發展,王冬勝建議兩地政府部門加強合作,對有意愿到大灣區各城市發展的年輕人進行分類指導,包括就讀、就業、創業等,幫助他們根據自身優勢和條件選擇去內地發展的方式。
王冬勝建議兩地政府部門共同建立一個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諮詢服務機構,該機構可開通線上服務平臺,發布前往內地就讀、就業和創業的相關政策信息,以及在內地就讀、就業和創業的機會信息,亦可就相關政策提供諮詢服務、答疑解惑,此外,還可組織開展線下工作坊、交流活動等。
王冬勝說,香港特區政府今年一月正式公布推出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他期待更多兩地企業參與該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認識內地及在內地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