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通道”納入國家規劃 ?臺胞司機盼開火車去臺灣
來源:大公報 作者:何德花 蔣煌基
日期:2022-02-18 10:36:00
圖:臺胞司機何志剛盼望能開著火車去臺灣。\蔣煌基攝
“希望能開著火車去臺灣。”在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公司福州機務段工作了30多年的臺胞何志剛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這是他最大的心愿。何志剛是一位火車司機,見證了大陸鐵路發展的巨變。去年福(州)平(潭)鐵路開通,大陸鐵路網開到了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平潭島,何志剛既興奮又激動,“大陸鐵路發展非常迅速,兩岸的距離更近了。”據悉,大陸方面出臺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包括“八橫八縱”高速鐵路網,而“京臺通道”便是“八縱”之一。
“從燒煤的蒸汽機到內燃機到動車,再到現在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鐵,我和父親兩代人親歷福建鐵路從無到有、從‘鐵路末梢’到‘市市通動車’的驚天巨變。”何志剛說,2005年臺灣高速鐵路已經在進行時速300多公里的運行試驗,而福建第一條時速200公里以上的溫(州)福(州)鐵路才開始動建。但從那之后,短短幾年間,福建有6條高速鐵路相繼建成通車,成為中國首個實現“市市通高鐵”的省份,“很快就超越了臺灣。”
“坐上高鐵去臺北”
國務院去年公布了2021年到2035年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其中福建到臺北的一條支線也在規劃中。隨后一首《2035去臺灣》被兩岸網友廣泛傳唱,歌詞說的正是要搭動車去臺灣看好風光。“我還聽過一首《坐上高鐵去臺北》的歌,我是火車司機,非常期待能開著火車去臺灣,去花蓮老家看看,完成父親找到花蓮親人的遺愿。”何志剛說。
何志剛自1989年從福州鐵路技校畢業后,就在福建鐵路系統干了半輩子。剛開始工作時,他在蒸汽機車上做了半年的司爐工(燒煤鍋爐工人),然后又干了4年多蒸汽機車副司機。1996年,何志剛考取了司機證,改開內燃機,從內燃機車司機升至司機長。如今何志剛不再負責旅客列車,他和同事們每天負責調運南來北往的糧食、水泥、煤鐵礦石等大宗物質,以及從廈門開往莫斯科等地的中歐班列的物質調配。
調車作業像玩“貪吃蛇”一樣,要把一節一節的貨物編組成長長的列車,然后運到各地。何志剛告訴記者,雖然是調車司機,但安全操作標準一點也不低。調車作業過程中,對車速要求非常嚴格,各個線路區段的時速要求都不一樣,而且作業過程中“紅綠燈”信號比較多,何志剛必須把不同區段的不同速度變化牢記在心,還要時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觀察信號變化,才能保證行車安全。
盼尋找臺灣失散親人
何志剛的父親何云卿也是大陸鐵路系統的員工。1944年,年僅17歲的何云卿從臺灣花蓮去到大陸,后來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還榮獲兩個四等功。從朝鮮戰場回來后,何云卿被分配去修建連接江西省和福建省的鷹廈鐵路,這也是福建省第一條出省鐵路,當時也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鐵路干線。
何志剛小心翼翼地保存著父親身穿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佩戴抗美援朝軍功章的照片,獎狀、軍功章,以及一沓父親于1992年回花蓮探親時,與姑姑一家人的相片。“父親離開臺灣47年后第一次踏上花蓮鄉土,已經65歲了,后來就再也沒去過,與花蓮的親人也失聯了。這些是我和臺灣的聯結,看到這些,我非常想念父親,想念在臺灣的親人。”
在多年前兩岸對峙隔絕的日子里,何志剛說,父親時常帶著他們兄妹三人,到漳州海邊,朝著臺灣花蓮方向,跟孩子們講述花蓮、講述他小時候在臺灣的故事:花蓮也有這樣的海邊,田地里種很多水果……1988年11月,臺灣開放大陸同胞赴臺探親、奔喪。1992年何志剛父親回到了老家花蓮探親,但爺爺奶奶都過世了,父親與姑姑一家人生活了三個月。但世事無常、造化弄人,1997年由于臺灣地震,何志剛父親與花蓮親人再度失聯。何志剛說,“直至父親去世前,還囑咐我要回花蓮走走看看。”
福建和臺灣隔海相望。何志剛說,每到春節將至,看到旅客都能回家團圓,心中那份期待家國團圓的心就更加熱切。“姑姑一家還生活在臺灣,我很想去看望一下他們。”
作為漳州市臺胞聯誼會常務理事,何志剛經常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他說,“在大陸,像我們這種家庭有不少。我們經歷過,痛過,感悟過,就一定會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橋梁的橋墩。”
涉臺交通相關規劃
1998年11月
清華大學與臺灣大學在廈門聯合舉辦了第一屆臺海通道研討會。
2004年
國務院審議通過《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在首都的7條放射線中,其中有一條規劃至臺北。
2008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福州到臺灣的通道就顯示為“規劃研究鐵路”。
2009年3月
鐵道部致力建設“369海峽鐵路網”,積極規劃福建與臺灣島內的鐵路連接。
2012年7月
國務院正式印發《“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福州至臺北段出現在其附件“五縱五橫通道圖”、“國家快速和普通鐵路示意圖”及“國家高速公路網示意圖”當中。
2016年7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構筑了“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臺灣省臺北市出現在“京港(臺)通道”這一縱向通道當中。
2017年2月
《“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十橫十縱”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出爐,臺北被規劃到北京至港澳臺運輸通道。
2021年2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一交通網的主骨架包括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而臺北就被規劃在京津冀─粵港澳這條主軸當中。
修高鐵到臺灣 專家:技術上可行
圖:大陸鐵路網已開到了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平潭島。圖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資料圖片
有關臺海通道的建設,兩岸各界已研討了20多年。2016年,國家出臺《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公布了“八橫八縱”高速鐵路網,“京臺通道”便是八縱之一。2021年年初最新公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規劃了包括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而臺灣省臺北市也被規劃在內。根據《綱要》,“京津冀─粵港澳”這條主軸線路,包括兩條路徑。路徑一:北京經雄安、衡水、阜陽、九江、贛州至香港(澳門)。支線:阜陽經黃山、福州至臺北。路徑二:北京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廣州至深圳。
對于涉臺交通規劃,福建根據“新四通”的涉臺政策,在2019年5月出臺《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提到推進基礎設施聯通,包括推進“臺海通道”項目。去年11月,國家自然資源部對《關于賦予福建省特殊土地政策支持的建議》的答復中表示,統籌研究支撐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重大交通等基礎設施納入國家相關規劃。
臺胞何志剛說,大陸的基建技術世界一流,在技術、資金上修海底隧道到臺灣也不成問題,修條路到臺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兩岸和平統一,臺海通道通到臺灣,這是兩岸同胞都非常期待的夢想。”
有專家指出,臺海通道還處于規劃階段,多種方案需要進行工程技術比較研究,其中既有公鐵兩用橋梁設計,也有全部隧道模式建設,還有橋隧人工島結合方案。臺海通道方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不斷改進中,在技術層面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