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800名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以行動詮釋奉獻友愛精神 向世界展示中國青年形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期:2024-03-12 09:35:08
第25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剛剛過去,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有這樣一群青年志愿者,他們正在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上的中國青年形象。
打開了解中國的窗口
原艷陽
2023年8月底,作為毛里塔尼亞努瓦克肖特大學孔子學院首位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我順利赴任,開啟了海外中文教學之旅。
毛里塔尼亞西部瀕臨大西洋,屬熱帶沙漠性氣候,首都為努瓦克肖特。還記得從家出發的那天,陰雨連綿,我穿著一件夾克衫也不覺得熱,抵達努瓦克肖特時,一出機場,一股熱浪迎面撲來,在這樣一個熾熱的日子里,我開啟了在毛里塔尼亞的志愿者生活。
受到了“明星一樣”的待遇
教學工作是我工作的核心,目前主要負責首都地區法語學校一年級學生和黎巴嫩國際大學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的中文課程,另外還在努瓦克肖特大學教授中國戲曲課。
因為教學對象比較多元,所以我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小學生的注意力普遍不容易集中,自控力也較差,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是我剛開始上課時遇到的一大難題。通過摸索,我發現準備多樣的課堂活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可以活動身體的游戲,能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同時,及時給予表現好的學生獎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一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課堂上我多通過實物演示來展示相關學習內容。
我也常為他們介紹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們感受中國和毛里塔尼亞之間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異。我所授課的法語學校開設漢語課的時間不長,學生們的漢語水平多為零基礎,但法語學校的氛圍很好,老師們和相關工作人員也很配合我的教學工作。學生們都非常可愛,每次在學校見到我都會跑過來和我說:“你好!”每次上下課時,我都會被各個年級的學生團團圍住,大家挨個和我握手擁抱。有時候,我開玩笑說,在這里,我受到了“明星一樣”的待遇。
在黎巴嫩國際大學的教學也很愉快,學生多為英語專業,我和他們溝通起來比較順暢。在教學中,我發現他們更喜歡通過視頻了解中國,于是我常在課堂上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當代中國。很多學生告訴我,我向他們展示的中國和他們在一些社交軟件上看到的中國不一樣。
第一次上課時,就有學生問我:“中國人吃蝙蝠嗎?”我耐心細致地解答他們的疑惑,消除誤解。
作為一名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我想我的職責不僅是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中文,也應該打開為他們了解中國的窗口。
收獲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毛里塔尼亞是名副其實的沙漠之國,一些食物依賴進口,對于熱愛綠色蔬菜和水果的我來說,這里的蔬菜種類和水果種類相對少且昂貴。
剛來時,習慣了國內的物價,我很難接受動輒20元人民幣1斤的蔬菜和四五元人民幣一個的水果,后來在醫療隊醫生的帶領下找到了當地的批發市場。
剛赴任時,努瓦克肖特非常熱,走兩步衣服都得濕透,這種熱度持續到差不多11月才有所緩解。
雖然在生活中面臨多重挑戰,但我赴任以來收獲頗多,無論是在教學能力,還是在活動組織、策劃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
在這里,我收獲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這是我永生難忘的寶貴財富。我也相信在毛里塔尼亞做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的這段經歷,會讓我未來走得更遠,走得更開闊!
教漢語是幸福的事
楊 光
1個人、23歲,飛行時長32小時……懷揣著對國際中文教育的熱愛,我來到了巴西,腦海中想象過無數次的孔子學院工作和海外教學生活成為現實。
時光流逝,我漸漸地感受到,在巴西教漢語是很幸福的事。
將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帶進中文世界
在巴西南大河州聯邦大學孔子學院,我在一個學期帶了3個風格不同的班級,分別是漢語水平一級班、四級班,還有南大河州聯邦大學附屬中學的漢語班。學生們的漢語水平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非常愛中文。
漢語水平一級班有十幾個學生,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他們喜歡學漢語,除了上課期間的學習外,還會自己在網絡上找相關視頻學習。有一次,有個學生發給我介紹《施氏食獅史》的小視頻,向我請教文章的含義。我給他介紹了文章的相關背景,并帶著他理解中文的奧妙。
學生們也喜歡音樂,我在課前會先讓他們分享自己喜歡的中文歌曲,在學唱中文歌環節,課堂氛圍愉快而溫馨。
四級班的學生年齡差距較大,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他們的職業也不同,有醫生、工程師等。他們的關注點比較獨特,知識面相對寬,比如當我問出“孔子和老子的主張有什么不同”時,有個同學的中文回答很流暢,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理解。我也從他的回答中獲得很多啟發。
附屬中學漢語班的教學對象是高中生。他們活潑好動、思維跳躍。針對他們的特點,我設計了很多游戲,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習漢語,效果明顯。
感受大家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愛
在我教學的地方,我感受到了大家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熱愛,也讓我對中文教學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在街上,我見到過手拿中國相關書籍的民眾,也感受過大家知道我是中國人后所表現出的熱情與尊重。
這在教學過程中也有所體現。《HSK標準教程4》的課文《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很有特色,借著這篇課文,我和學生聊到了他們最喜歡的書籍,有兩個學生同時舉起了《道德經》,說非常喜歡老子。
每當我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傳統美食、京劇、武術、現代流行音樂、經典電影時,他們都會表現出濃厚興趣,也會回應說:“我想吃月餅”“我聽過‘鳳凰傳奇’的歌”“我買了一本關于梅蘭芳的書”……這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我也有幸被邀參加當地的盛大節日,不僅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氛圍,還對當地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一節節中文課以及和當地居民的接觸中,文化交流變得更加具體而生動。
在摩洛哥教中文
周翌晨
在我的心里,教師是非常神圣的職業。當我得知自己能以國際中文教育志愿者的身份赴摩洛哥丹吉爾孔子學院開展教學工作時,心存感恩,因為這對我來說是難得的機遇。
回顧往事,剛到孔院的忐忑和激動對我來說仍恍若昨日。我依然記得第一次進行線下教學的緊張、第一次進行線上課程的忙亂、第一次參與組織活動后的開心與滿足……這一年,充實而精彩。
將漢字作為教學突破口
回顧1年的教學生活,記得剛開展教學工作時,也會有感覺挫敗的時刻。以漢語水平二級班為例,學生們的中文水平參差不齊,對漢字的認識也較有限,課程推進比較緩慢。
面對困難,我唯一可以做的是直面并解決。我將教學突破口放在漢字教學上,帶著學生寫漢字、解字義,讓他們感受漢字之美,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對學生們來說,漢字書寫并不容易,我就從筆畫教起;學生們對漢字不夠熟悉,我就每節課留出漢字聽寫時間。除此之外,我將已經學過的漢字、詞語、句子和新學的漢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們進行組詞造句或簡短的對話練習。
一學期下來,學生們的中文水平逐步提升。在第二學期,大家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也從漢字學習中感受到了學習語言文化的樂趣。當我看到他們帶著自信笑容離開漢語水平考試考場的那一刻,內心的欣慰無以言表。
教學相長。我也從學生們身上學到許多,比如迎難而上、挑戰自我等。
讓學生感受中文之美
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相輔相成。這一年來,我們組織了很多文化活動,如“中文花園”口語角、中文教學研討會、“海浪”音樂節等。其中,最讓我觸動的是與學生們錄制全球孔院線上春晚節目《北京歡迎你》和作為指導老師帶學生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摩洛哥賽區決賽。
我還記得,在我們收到參與線上春晚的邀請后,丹吉爾孔院的師生協力合作的情景。學生們在音樂課上學習《北京歡迎你》這首歌,然后重點練習分配到的演唱內容。我們為參演的3名學生設計動作,選定拍攝場景,并反復排練。在正式拍攝那天,老師們穿著中國傳統服飾,學生們穿著摩洛哥傳統服飾,通過節目完美地展現了文化交流的魅力,也讓大家感受到語言之美、音樂之美。
此外,我還作為指導老師輔導一名學習中文僅一年半的學生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摩洛哥賽區決賽。由于這名學生學習中文時間較短,知識儲備有限,在開始輔導時,我們的目標是積累經驗。但讓我感動的是,她在緊張的備賽過程中直面困難、積極努力。到了比賽那天,她頂住壓力,發揮穩定,最終取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雖然是一個學生比賽,但孔院的老師們都積極參與,大家更像是一家人,在備賽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提升了中文水平,還收獲了溫暖。
教學之外,我也收獲了友誼。課堂之外,我和學生們的相處輕松愉快。我們常交流中國和摩洛哥兩國之間的文化異同,他們也給我介紹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
我非常榮幸能為摩洛哥學生學習中文和了解中華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段經歷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