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續發力顯效 經濟回暖信號顯現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24-11-08 15:37:28
PMI數據持續向好 滬指重上3400點關口 廣州等一線城市“銀十”樓市一二手成交回暖
政策持續發力顯效 經濟回暖信號顯現
深度觀察
滬指重新站上3400點整數關口、“銀十”樓市一二手成交回暖、PMI指數重回景氣區間……隨著一系列重磅增量政策推出,從產業到股市再到房地產,伴隨著經濟回暖信號的釋放,市場的信心開始回歸。客觀上,美聯儲降息周期的開啟,也代表全球資產價格都迎來了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政策的超預期與流動性的寬松是確定的,中國資產正迎來新一輪的價格重估。
股市
中國資產大爆發 A股重越3400點
11月7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截至當日收盤,滬指漲2.57%報3470.66點,深成指漲2.44%報11235.92點,創業板指漲3.75%報2350.76點,市場超4000只股票上漲,白酒、保險、證券等板塊漲幅居前。港股三大指數亦收漲,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收漲2.02%,恒生科技指數收漲2.25%。
中國股市漲勢強勁,背后是我國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股市發展提供了動力。從近期表現來看,11月初以來,A股滬指累計漲近6%,站上3400點整數關口,創下10月10日以來新高;港股自11月以來震蕩走高,恒生指數一度站上21000點,累計漲幅超3%。
從資金流向上看,外資也在“真金白銀”買入中國資產。高盛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在截至10月30日的4周內,中國內地股市獲得243.85億美元凈流入。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近期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外資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總量超過6400億美元,處于歷史高位。
前瞻:A股將保持中期上行方向不變
對于中國資產的前景,外資紛紛看好。高盛在10月5日將中國股市上調至“超配”的1個月后,再度發布研報稱維持了對中國A股和H股的“超配”評級,并預計未來12個月這兩個市場的潛在回報率在20%左右。
“牛市中期邏輯并未改變,無論短期外部變量如何演繹,市場有望維持較高風險偏好。”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陳果分析,目前市場風險偏好處于較高位,增量資金通過指數基金持續流入,個人投資者和機構參與度都有提升跡象,漲停家數維持高位,融資余額續創兩年新高,成交活躍。此外,外資仍有補配中國資產需求,長線資金仍在關注中國財政政策力度和經濟數據回暖狀況。長城證券表示,11月市場將逐漸進入數據和業績真空期以及政策落地期,市場的驅動因素仍然來自流動性的進一步改善以及風險偏好的回升。近期公募基金整體呈現出凈申購狀態,再加上美聯儲降息持續、中國貨幣和財政政策落地、地產政策預期再加碼等,后續市場上漲有望更加扎實。
港股方面,浙商國際分析,中長線來看,港股走勢仍將回歸經濟基本面。當下市場估值已修復至均值水平附近。后續需要重點關注一攬子經濟組合拳的影響。
樓市
數據表現積極 廣州四季度行情可期
在剛剛過去的“銀十”這一重要的樓市營銷節點,房地產市場呈現多項積極變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全國房地產市場監測系統”網簽數據顯示,在存量增量政策疊加的“組合拳”作用下,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環比實現“雙增長”,更有多項指標呈現可喜變化。
商品房銷售面積走勢出現拐點
一方面,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趨勢出現了拐點。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0.9%,比9月份同比擴大12.5個百分點,自去年6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增長;全國二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8.9%,連續7個月同比增長;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自今年2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增長。
另一方面,商品房銷售面積也有可觀增長。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環比增長6.7%;二手房網簽成交量環比增長4.5%;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環比增長5.8%,是2007年以來首次有“銀十”超過“金九”的情況。
廣州“銀十”樓市數據也相當亮眼。根據廣州市住建局發布的數據,10月,全市主要在售一手住宅樓盤到訪總量為12.77萬組次、認購總量8597套,比三季度月均水平分別增長70%、58%。10月全市一手住宅網簽10418套,環比約增長100%,二手住宅網簽13188套,環比約增長29.5%,交易量均創出年內新高。
剛需積極入市 二手議價空間收窄
隨著樓市氛圍轉暖,置業者與業主的信心明顯修復。以廣州為例,數據顯示10月入市的購房者之中,有超過六成為首次置業。“在過去幾年改善型項目的分化行情之后,剛需群體的積極入市正在帶動市場的全面回暖。”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二手房方面,合富研究院大數據顯示,隨著成交量的上升,廣州二手房市場的平均議價空間也從9月份的年內高位8.7%收窄到8.1%。
從整個市場來看,華泰證券研報指出截至10月末二手房/新房經紀人預期指數(KMI)分別為52.6/50.0,連續四周站上榮枯線。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0.3%,為2023年小陽春后的首次環比上漲,其中24個城市環比上漲,一線城市環比上漲1.3%。
在微觀層面,開發商積極通過營銷手段沖刺第四季度業績,通過“高性價比”吸引購房者。對此,克而瑞廣佛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指出,“銀十”本就是樓市的重要營銷節點,同時疊加了廣州全面取消限購等新政對需求的釋放,使成交創出新高。“對于廣州的新房市場來說,成交規模6000套已經‘合格’,7000套則可以屬于‘優秀表現’。”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當前的新房市場以打造精品項目為主,這就決定不應以單純新房領域的需求考量樓市的整體體量。“存量時代背景下,必須要將新房和二手住房交易面積加總,以總的住房交易面積這個指標來衡量市場情況。我認為,從總的住房交易面積看,樓市已經回穩。”
前瞻:
政策儲備仍有“大招”
年內市場熱度將持續
對于后市,業內人士整體持樂觀態度。肖文曉表示,一方面市場信心已經明顯修復,另一方面政策儲備箱內還有存量房收購等政策,同時年底開發商也還有一波大規模營銷,四季度將有望成為今年成交表現最好的季度。“二手房成交高峰所釋放出的部分置換需求,有望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進入一手市場,進一步對新房市場形成托抬效應。”肖文曉說。
李宇嘉則指出,增量政策的有效落地將對當前的勢頭持續起到關鍵作用,包括此前宣布的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今年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等。
產業
PMI重回景氣區間 制造業加速復蘇
如果說股市和樓市在資產端展現了積極信號,制造業的拐點則在產業端對中國資產的價值形成穩固的支撐。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制造業PMI為50.1%,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且在連續5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再次回到景氣區間。分項指數普遍上升,其中生產指數成為10月PMI的最大拉動項。隨后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錄得50.3%,高于9月1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這意味著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持續回暖,企業訂單量也隨之增加,促使生產活動更加活躍、供應鏈恢復加快,我國制造業加速復蘇。也反映出今年三季度以來,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經濟政策開始顯現效果。”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表示。
廣州的制造業企業已感受到了這一波“暖意”。“今年前三季度,我們的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今年電商‘雙11’啟動以來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2%,明顯感受到終端需求正在復蘇。”廣州某家電制造廠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舊換新“國補”刺激了消費端,對家電制造端產生重大利好,公司某品牌小家電三季度出貨量激增,帶動排產同比增長50%。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經是滿負荷運轉,產業鏈上下游都堅定看好消費復蘇,預計明年將有超過30%的增長。
記者注意到,廣州不少制造業相關企業業績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廣州輕工集團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9%,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1%,在地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9%。珠江啤酒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8.87億元,歸母凈利潤8.07億元,分別同比增7.37%、25.35%。
前瞻:四季度制造業持續向好運行具備基礎
李志堅預計,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效果進一步顯現,四季度制造業PMI有望保持穩定或小幅上升。“制造業的復蘇將進一步利好出口、投資,進而形成更好的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帶動經濟企穩回升。與此同時,制造業結構性調整優化的壓力也將推動高技術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加速,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四季度,政策效能進一步釋放,加上臨近年末,居民消費活動更趨活躍,出口有國外節日帶動,制造業持續向好運行具備基礎。”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員文韜表示。
近期公布的一組數據,反映了今年以來外資加碼“中國制造”的新動向。今年前三季度,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792.4億元,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771.2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較去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增長最快的為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
投資建議
逢低配置政策支持板塊
資產價格的估值修復帶來了“賺錢”效應,也提升了人們的參與熱情。股市方面,科技、房地產等相關產業鏈正在持續成為焦點。
平安證券表示,關注政策支持和產業轉型相關投資機遇,包括新質生產力中的TMT、國防軍工等,高端制造業與出海中的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醫藥等,以及國企改革以及相應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機會等。
華金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鄧利軍建議,逢低配置政策支持和產業趨勢向上的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等板塊;可能受益于財政發力和經濟回升預期的有色、建筑、建材、化工等板塊;受益于基本面改善和外資流入的核心資產(電新、醫藥、消費)等。
港股方面,中金公司分析,結構上,繼續關注港股具有優勢的結構性機會,如港股互聯網科技成長;分紅資產也可能受益于市場波動和央行新的互換便利工具的落地作為對沖。
至于樓市,“剛需及剛改群體較好的置業窗口開啟”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無論是從政策、市場還是置業成本,目前對于普通購房者來說,從居住角度而言是不錯的上車時機。” 肖文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二手房方面,合富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梁燕明則表示,在置換端,相比9月中旬,放售業主們的心態已經出現明顯變化,議價空間已經縮窄不少,是較好的售出時機;而在置業端,建議業主們還是要根據市場成交價格合理定價。(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