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空港新城 加速建設面向“一帶一路”對外開放高地
來源:人民日報
日期:2022-07-08 16:18:28
近年來,陜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充分發揮“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開放平臺優勢,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航空樞紐建設提速、改革創新成果涌現、產業融合不斷突破,加速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對外開放高地。
開拓空中絲路,國際樞紐聯通世界
6月29日,一架搭載29噸手機、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全貨運飛機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騰空啟航,飛往圣彼得堡。這是陜西今年開通的第三條國際全貨機航線,全年預計可帶動航空貨運吞吐量約4000噸,其中,陜西本地出口貨物占比80%以上。
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全國第6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近年來,空港新城持續提升西安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截至目前,已聯合西部機場集團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1條,其中,國際航線22條,覆蓋13個國家20座城市,初步構建起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
越織越密的航線網絡帶來物流的迅猛增長。2021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約39.56萬噸,躋身全國機場第9名,連續3年實現提檔進位。同時,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也成為陜西企業“走出去、 引進來”的雙向引擎,空運進出口貿易貨值占陜西省總貿易額的70%以上。
目前,總投資496億元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正加緊建設,未來將滿足年1.2億人次旅客、200萬噸航空貨運量的需求,空港新城將成為超級航空樞紐。
做強開放功能,創新高地引領發展
近年來,空港新城持續做強開放功能,加快轉化六大開放平臺優勢,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走進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今年一季度,蒙古國民用航空公司的一套波音737起落架在西安東航賽峰起落架系統維修有限公司完成大修,標志著陜西省首單國際起落架保稅維修業務落地。同樣是在綜保區,西安國際航材供應鏈管理中心已完成進出口貿易額超5億元,涉及國際航材千余種,為全國飛機制造和高效運維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已聚集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跨境電商等領域企業78家。2021年,綜保區完成進出口額48.1731億元,同比增長96.05%。
借助自貿試驗區創新優勢,空港新城累計形成49項創新案例,其中,“大型機場運行協調新機制”案例獲全國復制推廣,“進口快件智慧監管模式”、“社會治理網絡化管理新模式”2項案例分別獲海關總署和國家應急管理部認可,“文勘前置”等6項案例在全省推廣,保稅航油、模擬機保稅租賃、跨境電商等多項業務實現突破,為內陸型自貿區建設貢獻“空港樣本”。
聚焦臨空科創,產業沃土開創未來
科技創新是陜西的鮮明優勢,正在加快建設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就是要構建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科創系統,提升陜西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空港新城積極融入秦創原建設,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聚焦臨空科創,強主體、建平臺、優環境,加速打造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
今年6月,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開園,聚集了航空制造及維修、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領域企業75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33%。同時,空港新城還集中力量建設雙創產業園、臨空智慧云港等項目,打造了西咸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計劃于“十四五”期間建成120萬平方米的自貿藍灣科創區,為科技項目落地轉化留足空間。
此外,航天九院771所空港園區創新發展產業基地啟用,正拉動形成規模超百億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鏈。
目前,空港新城已吸引東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先后落地,同時聚集普洛斯、豐樹、日立、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等物流企業近200家,初步形成包括飛機維修、航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在內的臨空經濟全產業鏈。2021年,臨空經濟規模達126億元。
未來,空港新城將立足“一帶一路”,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全力服務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持續推進臨空產業聚集,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
數據來源:陜西省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