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情緣系里昂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21-07-18 17:56:58
法國人把流經里昂的羅納河比喻成父親河,索恩河比喻為母親河,位于交匯處的里昂是它們孕育的結晶。這座地處法國中南部、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有很多標簽:法國“絲綢之都”、《小王子》作者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的故鄉、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地……
回顧歷史,里昂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城市,與中國淵源深厚。這座城市在建筑里銘刻歷史,在日常中呈現藝術。人們在老劇場和教堂里重溫古羅馬時代的文化,在粉紅色的老城中感受文藝復興的浪漫。紡織機器嘎吱運轉,撥動歲月琴弦,穿過狹窄小巷傳入耳中,人們在舊時光中瞥見這座城市豐富又生動的模樣。
深刻的絲綢印記
古老又鮮活,是里昂給人的第一印象。登上城西的富維耶山頂俯瞰這座城市,老城區緊密排列的紅色屋頂格外顯眼,因此,人們總愛說里昂擁有一顆“粉紅心臟”。高樓林立的新城區坐落在外圍,極目遠眺,阿爾卑斯山脈在天際線若隱若現。
漫步里昂老城,不時能偶遇和絲綢有關的遺跡。石板路兩邊,紅褐色的墻壁彼此相連,仿佛凝固了舊時光。老城里保留著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深藏在這些老建筑里的“秘密小巷”,則見證了絲綢紡織業在里昂的興起和繁榮,也刻印著里昂社會歷史變遷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位于拉沙里泰街34號的里昂紡織博物館里,人們可以詳細了解這段歷史。里昂是古代絲綢之路在西方的重要節點,也是中國絲綢產品在歐洲的集散中心。1536年,里昂設立了第一個絲綢紡織作坊,絲綢工業此后迅速發展,得到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大力支持。16世紀末,里昂的絲綢紡織工人數量已有1萬多人。在17和18世紀,里昂成為歐洲最重要的絲綢產地之一。19世紀,絲綢成為城市經濟財富的基礎,占里昂工業比重的3/4。
隨著紡織業興起,連通不同街道的“秘密小巷”專門用來運送當時還是貴重物品的絲織品,以免日曬雨淋。據統計,里昂老城有300多條“秘密小巷”,連通了200多條街道,總長約50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里曾經是法國抵抗運動的據點。如今,小巷中的民居依然有人居住,這座古老的城市也因四通八達的“秘密小巷”而增添無窮趣味。
在里昂紡織博物館展廳內,一架繪有中國古代人物的木質機器引人注目,這是由里昂人在本地生產的用以干燥絲線的機器,機身上繪制的卻是中國人物和生活場景。除此之外,博物館里有多件藏品都講述著里昂與中國由來已久的交往。幾個世紀以來,絲綢始終在中法兩國文化、貿易交往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2019年11月,里昂紡織博物館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絲綢為紐帶,更緊密地開展展覽、人員交流、紡織品修復鑒定及研究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濃厚的文化底蘊
在里昂老城,很少見到匆忙擁擠的人流,人們或坐在露天餐館沐浴陽光品嘗美食,或悠然穿梭在小巷,欣賞著角角落落里的文化和藝術,愜意又自在。在索恩河畔,有一面著名的壁畫墻,面積約800平方米、高達7層樓,墻上畫有30位里昂名人和他們的故事,彰顯出這座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這面壁畫墻上,跨越近2000年歷史的里昂名人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立體感十足,虛實之間常常讓人產生“穿越”之感。壁畫中,正站在餐館門口迎接顧客的是法式料理廚神保羅·博古斯,身穿教袍經過餐館的是法國慈善家皮埃爾神父,站在陽臺上手拿書本的是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德烈—馬里·安培,深受喜愛的童話《小王子》作者圣??颂K佩里則頭戴飛行帽注視遠方,期待著下一次飛翔,他旁邊站著小王子和他獨一無二的玫瑰。其中最易辨認的當屬電影的發明者盧米埃爾兄弟了,并肩站立的兩兄弟正在播放他們拍攝的黑白無聲影片。
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誕生于里昂,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這里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工廠大門》,并在巴黎公映。在世紀之交,電影藝術來到世人面前,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想象和呈現世界的方式。如今,盧米埃爾兄弟在里昂的故居已被開辟為紀念館,所在大街也被命名為“第一部電影街”。
豐富的地理和歷史因素,讓里昂一直擁有旺盛的創造力和包容性,歷史上曾被稱作“發明之城”。早在19世紀初,里昂絲織匠賈卡就改進發明了能完成全部編織動作的提花織機,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1829年,里昂人蒂莫尼耶發明了世界上最早成批制造的縫紉機,縫制速度比手工縫制提高了十幾倍,極大提升了生產力。19世紀末,各種思想交匯、藝術火花碰撞,里昂發明創新和工業生產氛圍濃厚,盧米埃爾兄弟身處這樣的環境,發明了用于電影攝影及放映的機器,為后來的電影制作和放映提供了最早的機械基礎。
時移世易,里昂這座老城更加色彩斑斕、活力四射。如今的里昂仍是法國的創新之都,在生命科學、數字技術、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頗具競爭力。壁畫創作也被納入里昂建筑的整體設計規劃之中,很多由當地藝術專業的學生繪制。豐富多彩的壁畫令人目不暇接,不僅讓當地人更愜意地生活在這座城市里,也給探訪里昂的游客帶來無數驚喜。
延續的絲路情緣
來里昂留學交流的中國學生,很容易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不僅因為這里與中國因絲綢結下的深厚情緣,更因為當地與中國日益緊密和豐富的交流往來。里昂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法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交往為這座老城注入新色彩。
在里昂市區西南部的丘陵上,一座斑駁石門見證著百年歲月。石門上用中法雙語鐫刻的“中法大學”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里便是里昂中法大學舊址。創建于1921年的這所大學是中國近代在海外設立的唯一一所大學類機構,到1946年共招收473名中國留學生。
為更好紀念與傳承中法友好交往精神,2014年在里昂中法大學舊址上又建立起里昂新中法大學,搭建起里昂與中國之間文化、經濟、高等教育交往的新平臺。在經過翻新改造的中法大學舊址里,建起了里昂中法大學歷史博物館,成為法國民眾及各國參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如今,里昂每年平均接待5000余名中國留學生。新一代的年輕人,正沿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搭起的新橋梁,努力追尋前輩的腳步,續寫中法友誼新篇章。
2016年4月,中國首條直達里昂的中歐班列正式開通運營,這也是中國首個以法國為終點站的中歐班列,開啟里昂與中國經貿往來的新階段。從前,古絲綢之路上行走的是馱著絲綢和瓷器的商隊、裝滿茶葉的商船,如今,滿載貨物的“鋼鐵駝隊”正呼嘯穿梭。里昂,這個曾經的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城市正通過中歐班列這一“萬里紐帶”,增進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和人文交流。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里昂與中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截至2019年底,中國投資占里昂所在的羅納—阿爾卑斯大區直接外來投資的8%,已有中國銀行、華為等20多家中資企業進駐里昂,未來中法雙方還將在生物醫藥、智能電網等領域展開合作。這座與絲綢之路有著不解之緣的老城,是中法交流合作的歷史與現實“匯流”之地,也是促進新時期兩國友好交往的未來之城。人們期待,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法兩國間友好合作將奔向更加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