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之光——第三屆港澳臺海外青年絲路行”一行走進紅石峽會議舊址 見證紅色經典
來源:海聯在線 作者:顧書亮 鄭丁臻
日期:2021-07-25 01:24:13
海聯在線榆林7月25日電(顧書亮 鄭丁臻)7月24日上午,“新絲路之光——第三屆港澳臺海外青年絲路行”一行走進紅石峽會議舊址,見證紅色經典,追憶革命先輩們的崢嶸歲月。
紅石峽是榆林市歷史的一個縮影,據《創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為宋、元間古剎",故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歷史。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在距離榆林鎮北臺一公里處西側,內存陜西省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被譽為“塞上小碑林”。紅石峽,峽分南北兩段。據史料記載,有44窟,窟內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據記為明代所創。現僅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布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勝比,除個別重新塑像外,壁畫、碑記等蕩然無存。
紅石峽谷長約350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流湍急,兩岸林木青翠,有“萬里長城第一勝景”之稱。1992年4月紅石峽景區被確定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石峽會議舊址是中共陜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舊址。1929年4、5月間,中共陜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在榆林紅石峽翠然閣天門與地門之間的洞穴內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劉志丹、楊國棟、劉瀾濤、馮文江、賈拓夫、白明善、李力國、常立德、劉秉鈞、霍世杰、喬乃文、韓俊杰、胡穎民等10多人。會議重點討論了加強武裝斗爭的問題,確定武裝斗爭可以有白色的(白軍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紅色的(公開組織革命軍隊)三種形式。會議還決定加強對災民斗爭的領導,推動分糧、吃大戶等運動。會議決定劉志丹任特委軍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
據介紹,這次會議為陜北黨組織開展活動指明了方向,為進一步領導和開展兵運及群眾運動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參觀學習,大家從革命遺存中追憶革命先輩們的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