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路之光——第三屆港澳臺海外青年絲路行”一行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
來源:海聯在線 作者:顧書亮 鄭丁臻
日期:2021-07-25 01:57:37
海聯在線榆林7月25日電(顧書亮 鄭丁臻)7月24日上午,為了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新絲路之光——第三屆港澳臺海外青年絲路行”一行走進陜北民歌博物館,在實踐中重溫紅色記憶、弘揚紅色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陜北民歌是黃土高原的文化符號,飽含著陜北人的精神基因,代表著獨特的精神標識。在陜北民歌演繹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而且更在革命時期傳承了紅色基因,記錄了艱苦歲月。
“千年老根黃土里埋”是陜北民歌博物館的總體布局第一篇章名稱,也是陜北民歌歷經久遠歷史、深深扎根黃土地的真實寫照。然而,傳統文化老根當前正發新芽、又煥新機。陜北民歌中自由樂觀的情懷、高昂宏壯的精神、勤勞節儉的美德、淳樸善良的品質等優秀傳統文化,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與吟唱、傳承與弘揚。近年來,一批又一批榆林本土民歌手走上歌手大賽、選秀舞臺,將陜北民歌文化進一步傳承發揚,陜北民歌不斷出現在影視劇、音樂劇中。
陜北民歌博物館自2018年5月開館以來,一直保持著旺盛的人氣,成為人們文化體驗、旅游參觀的“打卡地”。該館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以陜北文化為元素、陜北民間音樂為主體、反映陜北悠久悲壯的歷史變遷、體現陜北歷史人文精神,集民歌研究創作、培訓交流、演藝推廣、產品研發于一體的專題博物館。走在陜北民歌博物館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深刻感受到陜北民歌的獨特魅力,無論是鏗鏘有力、節奏整齊的勞動號子,還是不受束縛、題材豐富的生活小調,以及那大膽質樸又蒼涼婉轉的愛情曲目,都讓人駐足聆聽、流連觀看。
“通過此次參觀陜北民歌博物館,讓我對陜北民歌有了很深的了解,陜北民歌背后原來有這么多故事,尤其是在革命時期,它的創作激勵了我們革命前輩建立新中國,讓我覺得非常感動。”青年代表梁浩楠說,“新時代,我們青年一代要傳承陜北民歌,挖掘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領悟陜北民歌自由樂觀的精神、高昂宏壯的愛國精神、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讓陜北民歌這一文化瑰寶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加絢麗的藝術光彩,讓從黃土地里成長起來的陜北民歌永久延續她的生命之火、藝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