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新力量:釋放發展“第一動力”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黎華聯 陳穎
日期:2019-07-30 10:14:18
從梅州機場出發,經梅龍高速和223省道,30分鐘可以到達總部位于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的嘉元科技。如今,這家“窩在山區小鎮”搞科研的企業剛剛成為首批25家登陸科創板的明星企業之一。“我們用研發證明欠發達地區也可以培育出高科技企業。”嘉元科技董事長廖平元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在科技創新驅動下的產業轉型升級浪潮中,廣東制造業再次成為先行者。在首批登陸科創板的3家企業背后,是廣東以科創板25家的受理數量居全國第二的硬實力。事實上,廣東省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5萬家,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優質科技創新企業,是科創板龐大的后備軍團。
在廣東,科創新力量已經崛起。他們在“硬核科技”上追求精益求精,每年都不惜重金投入研發,“讓材料薄上1微米”,將“找人才”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并把專利的質量和數量對標全球領先企業。這些科創新力量正以亮眼的成績助力著廣東的高質量發展。
創新崛起
科創新秀搶灘科創板
在方邦股份的走廊上,密密麻麻的專利一字排開,見證著廣州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一路走來的科技底氣。2012年,成立僅兩年的方邦股份開發出電子屏蔽膜,打破國外廠家長達12年的市場壟斷,坐上了電磁屏蔽膜行業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交椅。
在梅州的嘉元科技,高性能銅箔的生產線上,鮮見工人的身影,連續自動化生產線上僅有少許工序流轉需要人力。作為粵東首家科創板企業,在海外主流產品仍是8微米厚度的電解銅箔時,嘉元科技已成功研發出4.5微米極薄銅箔,這種只有頭發絲1/10厚度的銅箔,是鋰離子電池行業的重要基礎材料。
在光峰科技,“激光”逼真地還原了故宮的場景,讓人如身臨其境。今年年初,在“故宮上元夜”驚艷了世界的同時,深圳的光峰科技也秀出了行業的“新高度”。
7月22日,光峰科技、嘉元科技、方邦股份成為廣東首批登陸科創板的企業。科創板精準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在首秀的25家科創板企業中,廣東企業占據3席,是廣東科創實力在資本市場上的充分展示。
“借助科創板,中國企業向世界展示出自己的硬科技實力。”光峰科技創始人李屹表示。以光峰科技為例,光峰科技目前已獲授權專利766項,申請中專利超700項,公司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熒光激光顯示領域排名第一。這讓光峰科技成為25家首批登陸科創板企業中擁有超過700項專利的三家企業之一。“光峰科技最早一批專利被引用次數超過400次。”李屹告訴記者,在激光顯示領域,光峰科技共申請專利1450多項,占據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的制高點,業務涵蓋光學、電子、材料、物理、機械設計、精密制造等多個領域,目前已形成了激光顯示領域全球綜合研發實力較強的國際化科研隊伍。
光峰科技、方邦股份、嘉元科技,是在資本市場上接受新挑戰的廣東科創大軍的先鋒。目前廣州已經成長起一批類似的科創企業。根據公開資料,截至7月22日,廣東獲科創板受理公司達25家,在全國排名第二。“這些都是我省高科技企業里的翹楚,充分體現了廣東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曉軍表示。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廣州為例,已經摸查了一批實力較強、科技含量高、積極規范籌備的擬上科創板企業名單。這批企業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新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領域,普遍掌握核心技術、有發明專利。
事實上,已經成功上市的方邦股份、嘉元科技及已經被受理的企業利元亨、紫晶存儲、潔特生物,在沖刺資本市場前,他們都曾在建設銀行“FIT粵”科創先鋒大賽的賽場上小試牛刀。該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三屆,累計超過3萬家科技創新企業報名參賽,培育出一大批行業翹楚和領軍人物,成為主動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高質量發展要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打通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通道的優質平臺。
人才聚集
5個科創博士造就科創“牛企”
“競爭一定是靠技術勝出。這也是方邦股份一直追求的。”方邦股份董事長蘇陟表示,創新企業不像過去那樣可以“一招鮮吃遍天”,目前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企業必須快速反應,才能在市場上穩占先機。方邦股份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才能在行業里保持領先的位置。
企業的研發投入則是衡量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標準。如蘇陟所說,目前新崛起的廣東科創力量,更注重科研的投入,以創新驅動發展。他們不惜重金投入在研發上,研發人員占比和研發投入占比顯著提升,以亮眼的成績詮釋著技術要素的作用。
以方邦股份為例,其近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843.7萬元、1943.97萬元、2165.78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9%、8.59%、7.88%。在方邦股份,研發人員數量已經占員工總數的21.51%。
“與以往的創新企業不同,科創板企業不再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導,更多的是實打實的硬科技。”李屹表示,光峰科技近三年研發費用分別為7012.48萬元、9330.16萬元和1.36億元,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幅。
在這些科研企業的董事長們看來,“找人才”是頭等大事,其次是要建立適當的機制,“找到人”的同時實現人盡其才。
光峰科技建立起帶有濃厚自身色彩的研發團隊。李屹總結光峰科技“普遍學歷比較高,普遍海外背景很強”。他認為,光峰科技擁有科創板中“清華特色最濃”研發核心團隊,李屹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畢業,并在海外獲得博士學位。據其介紹,公司7個董事有5個都擁有博士學歷。
重科研、重投入、重人才,這是廣東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共性。數據亦顯示,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2.6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一半,有效發明專利量達24.9萬件、穩居全國首位,技術自給率達73%,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
創新雨林
科創力量推動“智”造發展
廣東首批三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在自由定價之下,廣東三家科創板企業,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募得比原計劃更多的資金。據公開資料,光峰科技計劃募資10億元,實際募得資金11.90億元。方邦股份計劃募資10.58億元,實際募得10.98億元。嘉元科技計劃募資9.69億元,實際募得16.33億元。
這些科創企業在走到資本的聚光燈下之前,已經經歷了市場浪潮的沖刷和金融市場機構的認可。方邦股份、嘉元科技、利元亨、紫晶信息、潔特生物等企業,均是建設銀行廣東省“FIT粵”科創先鋒大賽的佼佼者,他們從1.7萬家企業中脫穎而出。由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榜樣的力量——‘FIT粵’科創先鋒大賽”引入建行全國首創的科創企業“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將“技術流”引入評價體系,對參賽科創企業從成長性、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深度評價,3年來成功挖掘了一批具有成長性、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優秀科創企業,通過搭建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和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平臺,打通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
廣東省目前還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5萬家,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優質科技創新企業。“廣東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民營經濟活躍,科創企業數量眾多,科創板上市資源豐富,企業上市后勁足。”廣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邱勇表示,他們要爭取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這些科創企業的推動下,廣東制造加快向“智造”躍升。數據顯示,廣東全省在中微子、超材料、基因組、干細胞、移動通信技術等多領域取得進展,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有效發明專利約27.46萬件,連續9年位居全國第一。
創新效果漸顯,高端產業聚集已成趨勢,經濟增長新動能開始有效釋放。2018年,廣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6.4%和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