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在共建“一帶一路”中釋放更多合作機遇
來源:新華網 作者:馬嘉帥
日期:2023-10-27 16:17:38
前不久,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股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設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該項目被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
“協議的簽署將使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連云港在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擁抱更多合作機遇。”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龍說。
2014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首個實體平臺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以下簡稱“中哈物流基地”)正式啟用。經過近十年的運營,中哈物流基地如今擁有22萬平方米集裝箱堆場和3.8公里鐵路專用線,年最大裝卸能力達41萬標箱,已成為中亞國家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重要平臺。
按照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重點和空間布局,中國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框架。“六廊”是指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據連云港海關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中哈物流基地累計開行中歐(中亞)班列超過5000列,實現對中亞地區主要站點全覆蓋。通過已開通的86條集裝箱航線、29條滾裝雜貨班輪航線及2條中韓客貨班輪航線,從連云港出發的貨物可抵達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個港口。
“硬數據”折射出國際交流合作不斷加深。“運營初期,中哈物流基地進出的貨物比較單一,而今大到家電、汽車,小到書籍、化妝品,往來流通的貨物品類不斷增多。”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學梅說。
依托中哈物流基地,連云港成為中亞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哈薩克斯坦過境中國進口的日用消費品,出口的礦產品、糧食等商品,逾八成在連云港集散分撥;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化肥經由連云港發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輻射著亞歐大陸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充滿經濟活力的東亞經濟圈與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聯系在一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更加包容、務實,在國際多式聯運體系中有力支撐著全球互聯互通,在沿線形成產業集群并產生經濟效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
位于中國西北角的新疆阿拉山口市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阿拉山口鐵路口岸距離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僅12公里,有著跨境運輸距離短、用時少、運費低的優勢。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越來越多貨物“搭乘”中歐班列通過阿拉山口出入境。據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統計,截至10月1日,今年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突破5000列大關。
區位優勢帶來發展優勢。在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阿拉山口與中亞國家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成為其中一大亮點。通過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散糧鐵路專用線,從中亞地區進口的小麥、葵花籽、亞麻籽等作物可在綜保區內完成接卸、儲存、運輸和加工。
在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內,阿拉山口市金沙河面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哈麥面”品牌掛面以哈薩克斯坦進口小麥為原料,在中國市場深受歡迎。企業負責人尹飛鴻告訴記者,今年3月,公司和哈薩克斯坦企業簽署了5萬噸小麥進口合同,首批小麥已通過鐵路運抵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
據阿拉山口海關統計,今年前8月,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散糧鐵路專用線開行76列專列,累計從中亞國家進口糧食22.6萬噸。
阿拉山口曾是茫茫戈壁上的一個邊境驛站,建市至今不過11年。“從交通、貿易的末端,到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樞紐和平臺,阿拉山口的蝶變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入推進密不可分。”阿拉山口市黨委副書記李琛林說。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學院第一副院長黃京菁說,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地理位置優越,是經濟發展和區域互聯互通的催化劑,為參與國家帶來大量投資,同時也開辟了新市場,為區域供應鏈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前景廣闊,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發展,這條陸路經濟走廊的作用也將越來越重要。”黃京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