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雙創”路上的海歸博士
來源:中新社 作者:李貴剛
日期:2019-09-10 09:26:35
“一直奔跑在‘雙創’路上。”5年前,思鄉情切的“80后”海歸博士朱明甫放棄優厚待遇毅然歸國創業,不僅研制出走出國門的智能路燈,還讓5G有了“河南芯”。
2014年,朱明甫帶領9名博士團隊在家鄉河南創辦鶴壁國立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打造信息技術高新企業,獲得60多項專利。
今年8月29日,朱明甫被授予“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在朱明甫看來,他能夠獲得這一榮譽得益于近年來國家對“雙創”(即“大眾創業”“大眾創新”)人才的高度重視,這也是他選擇歸國創業的原因之一。
當下智能裝備制造、智能家居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朱明甫和他的博士團隊抓住機遇,先后開發出智能路燈、5G合桿、智能環保設備等。
“譬如智能路燈在LED等節能的基礎上再節能70%。”朱明甫介紹說,還能采集環境、氣象、人車流等數據,然后進行大數據分析為智慧城市建設助力。
目前,這款智能路燈銷售額已達到上億元人民幣,還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
在硬件方面,朱明甫帶領團隊突破了美國和日本在聲表面濾波芯片上的技術壟斷,為5G通訊中60多個頻段的多協議通訊提供了高質量保障,讓5G產品有了“河南芯”。
“5G傳輸速度非常快,但5G信號屬于微波頻段會逐漸衰減。”朱明甫介紹說,基于此他們開發了智能濾波芯片,通過濾波、開關放大等一系列功能,讓5G通信傳輸速度又快又穩。
朱明甫介紹說,這就相當于一個拋物線,物體會達到一定高度后會越來越低,通過“河南芯”讓5G信號盡可能像直線一樣低衰減。
有了5G的研發成果,朱明甫便將“河南芯”用在“嵌入式智能終端”等產品上。
2018年,裝備了聲表面濾波芯片的智能路燈亮相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托拉雅和索平,用智能技術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并節能提效80%,引起了當地高度關注。
“讓他們利用數據去創造價值。”2019年,朱明甫牽頭建設了河南鶴壁5G產業園已實現5G信號覆蓋,京東智造基地、阿里創新中心、移動伙伴交易中心、紅衫樹產教融合基地和5G體驗中心初見成效,與天津大學和電子科大等高校共建的5G研究院已開展多個橫向項目合作。
5年過去了,朱明甫取得了個人和事業上的“雙豐收”,先后獲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等諸多榮譽和頭銜。
雖然榮譽和頭銜很多,但朱明甫最看重的是親情。
“我能回國創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更便于陪伴親人。”談及歸國創業的初衷,朱明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能兼顧事業和親情的忠孝兩全才是最幸福的事。
相比孝道,朱明甫的公益故事也讓外界津津樂道。利用高新技術創業的同時,朱明甫不忘造福家鄉。多年來為一些貧困地區解決了照明問題,為大中小學、企事業單位提供科普教育2000多場3萬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