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粵港澳“十四五”時期塑造“創新灣區”品牌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程景偉
日期:2020-12-04 16:04:09
廣州珠江兩岸高樓林立(資料圖) 程景偉 攝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上,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院長張躍國建議,“十四五”時期,粵港澳要共同塑造“創新灣區”品牌。
該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與會專家紛紛以“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為主題建言獻策。
張躍國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立足全局和長遠發展做出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內部結構和系統一體化程度偏弱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無疑要打響“創新”品牌,塑造“創新灣區”的精神硬核。這是內在需求,也是使命所系。
張躍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客觀上存在障礙。“破解之道就是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優化營商環境,從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融資信貸、生產運營、退出市場五階段全過程提升辦事便利度。”他說。
此外,張躍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還要推動科技創新,關鍵是建設開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治理創新,最大限度灣區內消除人員身份差別造成的融合障礙。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為理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要在促進人才流動方面,不斷提升國際人才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探索新形勢下的離岸型“柔性引才”新模式;推動更多有溫度的國際化人才政策落地,如試點開展“中國綠卡”申請積分制度。
在資金流動方面,王為理建議,粵港澳大灣區采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開展對外投資并舉的策略,積極為科技創新和創業家提供融資便利,加快推進跨境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場深度聯通。
澳門科技大學教授劉成昆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謀劃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時期。澳門應把握機遇,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在國家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澳門需要準確把握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地位,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經濟“雙循環”。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教授葉嘉安建議,香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抓住“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所帶來的新全球化機遇,抓住“雙循環”發展機遇,盡快尋找新的與大灣區經濟合作的模式。